我们每天都会刷到无数个关于年轻人的话题
现代的年轻人已经老了……
现代的年轻人已经佛了……
现代的年轻人已经秃了……
今天,小编要告诉你一个消息,
还是事关这“特别惨”的年轻一代:
你们好像要聋了
要聋了
聋了
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12日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类拥有足够保护听力的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不应让众多年轻人仅仅因为听音乐而遭受听力损失。
先别忙着慌张和绝望!
面对“即将耳聋”这个未来,
我们首先要搞明白——
什么是听力损失?
要想听到声音,总共分几步?简单来说就三步:
1、声波带动空气振动传入耳道,撞击鼓膜,带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一起振动;2、振动经过耳蜗后带动听毛细胞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3、听神经将电化学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理解后,让你“听到”声音。
我们的耳朵就长介个样子!
在整个“听”声音的过程中,
耳蜗内的听毛细胞(不是耳朵毛!)
成为了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助手,
而我们所说的听力损失,
也就是这群“小助手”出了问题。
如果要通俗易懂地回答为什么“高于安全水平音量会造成听力损失”的话,那么原因就是:过大的音量带来太强烈的振动,把你最宝贵又不再生的听毛细胞震坏啦!
1、23岁的小邵,平时工作累了,就喜欢戴上大耳机刷短视频软件解压。在一次通宵加班后,小邵发现自己右耳就像隔了一层棉花,别人说话的声音总是很遥远,甚至从位子上站起来也感到头晕目眩,连站都站不稳。医生表示,“根据听力损失的水平判断,小邵已是重度突发性耳聋。”2、浙江宁波一名22岁的男子每天有至少四到五个小时,戴着大音量耳机听音乐,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多。经诊断,他的听力损失达到50分贝,相当于中等程度的听力损害。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听力竟和九十岁的老人差不多。3、南京一位大学生喜欢听MP3,经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一天他突然听不见了,经诊断,属于重度听力障碍。医生说,“耳朵损伤太严重了,所以治疗效果不太好。”
兄弟姐妹们,这都是血的教训啊!
不安全使用耳机危害有多大?
此前曾发布过一份《耳机质量调查》中显示,在对某高校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学生中耳机使用率高达99.8%,已经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人,占比接近30%。
欧盟也曾出具调查报告称,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每天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一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部分网友也纷纷现身说法:
听力损失风险还有哪些伤耳行为?
如何保护听力免受损伤?
1、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严格遵循“60-60”原则。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3、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
4、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从另一方面帮助我们降低耳机音量。
为了拯救大家的听力
交给大家一组
简单的耳朵保健操
第一步:搓耳朵
捂热双手后
双手置于双耳轮廓后
前后搓耳廓
共搓15--30次
第二步:擦耳轮
双手握空拳
拇指和食指沿着耳轮来回推摩
直到耳轮充血发热
10--20次
第三步:揉耳垂
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
拇指和食指反复揉捏
15--30次
第四步:拉耳尖
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尖端
向上提、拉
使局部发热发红
15--30次
快摘下耳机做做操吧!
毕竟,这个世界上
还有那么多良辰美景
等着你去看
还有那么多奇妙的声音
等着你去听
保护好自己,别辜负
来源/燕赵都市报综合中国搜索、共青团中央
经济日报、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