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曾讲的技巧
TUhjnbcbe - 2021/12/10 18:41:00

1.清洁伤口用碘伏消*,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消*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的患者换药遵循的是首先碘伏消*(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8.切口的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9.久溃不愈的伤口,要采用中药换药。中医换药有其独到之处,但通常没有什么无菌观念。例如: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10.对污染性油性伤口,用松节油洗去油渍。

11.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膏(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12.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13.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用酒精换药可要挨骂了;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14.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15.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注意事项

1.无菌一期伤口换药一般在24小时、72小时常规观察局部肿胀渗出情况。2.开放伤术后争取24、48、72小时连续三天换药,特别注意容易出现血肿或引流情况及时排除险情比较关键。3.骨科创面较多见感染创面就是皮肤坏死、褥疮创面,高渗盐水一般在某一时期,用在感染重、渗出较多的创面,可以快速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减少渗出。4.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5.对于大面积创面,首先注意清创,对于已经坏死的组织包括坏死的肌腱及血管组织不要姑息,争取在几次换药中,界线一旦明显则果断切除。勉强留下,只会延缓肉芽生长,甚至造成感染。6.对于已清除大部分坏死组织的创口,要注意爱护肉芽的生长,肉芽组织本身有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没有明显渗出,则不要用抗生素或其他药水换药,只用碘伏消*创缘皮肤,用湿盐水纱布覆盖即可。??7.油纱条不要放到创面上,应该在盐水纱布上,防止盐水过快的挥发。8.有感染的创面注意先做一个细菌培养+药敏再换药,以免以后被动。

伤口处理,选对药水

1.紫药水

原先,夏天不少人磕破了腿,就会涂点紫药水,伤口紫紫的。但其实紫药水现在已不建议用于伤口处理。因为涂抹紫药水后,会在伤口表面结痂,反而会掩盖病情。

2.红药水

红药水也是70后、80后熟悉的处理伤口时候用的药品。不过,它并不适合用于大面积皮肤或较大较深的伤口消*。因为红药水含有重金属汞的有机化合物,伤口太大或者太深使用,会使得过多的汞离子经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而且红颜色也会影响对伤口的判断。

3.碘酊(碘酒)

碘酊可以用于皮肤的消*,比如抽血打针前,用碘酊消*皮肤。浓度为2%碘酒常被用于完整皮肤的消*,但涂后2-3分钟必须用75%的酒精脱碘。不推荐开放、溃烂的伤口涂抹,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反而可能影响伤口的恢复。而且还可能引起色素沉着等问题。

4.碘酒+红药水=剧*!

碘酒和红药水确实不能一起用,红药水的主要成分叫汞溴红,碘酒的主要成分就是碘,碘和汞溴红两个混合在一起会析出碘化汞,碘化汞是剧*。碘化汞具有很强的侵袭力,会侵入皮肤组织里导致局部伤害、伤口不愈合、溃烂。如果大量运用,被皮肤吸收,可能会导致汞中*。

5.医用酒精

75%的酒精一般不用于表皮缺损的创面上,因刺激性大,导致伤口疼痛或疼痛加重。同时也不建议用于消*缝衣针用以挑刺,因为这种消*方式很可能不能完全灭菌。

6.双氧水

临床中已经很少使用双氧水消*伤口了,早在几年前国际指南中已不再推荐用双氧水消*伤口。双氧水的刺激性比较强,会引起伤口疼痛或令疼痛加剧。

7.碘伏

浓度为0.5%的碘伏可用于消*小儿皮肤、处理烧伤、冻伤、切割伤、擦伤、挫伤等一般各类外伤。可用洁净棉签蘸取后,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涂抹消*。不过碘伏没有酒精成分,不易穿透油脂,对于油性头皮等油脂较多部位的消*不如碘酒、酒精。

8.红霉素软膏

红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外用抗生素,价格便宜,用途也非常广泛。对于化脓性的皮肤感染,可以把药膏薄薄涂抹于患处。对于轻微的挫伤、划伤,可以先将患处清洗消*,再涂抹上适量药膏。对于小面积的烧伤、烫伤,可以先用冷水冲洗一下伤口再涂抹药膏。红霉素软膏的使用不宜超过1周。

9.红花油

红花油是一种中医外用药,有镇痛、抗炎、消肿的作用。它常用于跌打扭伤导致的软组织挫伤和轻微烫伤,不能用于擦伤、割伤等有皮肤破损的外伤,也不能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

特殊部位伤口包扎技巧

医用敷料是用以覆盖伤口的医用材料,包括天然材料类敷料、人工合成纤维类敷料(多聚膜类敷料、发泡多聚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藻酸盐敷料)、药物性敷料和固定用敷料,在临床上对伤口的恢复至关重要。

(1)耳部

对耳廓皮肤损伤,可将自粘敷料(水胶体)剪成5cmx7cm大小,将敷料长度对折一半后,沿着敷料的一侧外缘相隔0.5cm剪切口。用法:首先将未剪切的一侧敷料固定在耳廓背面,然后将剪切片段的一侧沿着耳廓形状顺势固定。如果伤口较湿润,可以先用小片藻酸盐敷料垫底,再贴自粘敷料。

(2)腋窝

将泡沫敷料辐射状剪开或剪裁成如图所示的“十”字形状,以增加活动性和舒适度。粘贴敷料前需先剃除腋毛以增加黏附效果。

(3)足跟部、肘部等关节部位

将敷料剪裁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剪开处根据不同部位的实际情况略作重叠粘贴的调整。为防止松脱,可用绷带包扎固定或穿上袜子进行外固定。

(4)拇指/拇趾

将敷料剪裁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进行固定。

(5)手指/脚趾

将敷料剪裁成如图所示的形状,用于固定手指/脚趾末端伤口,再用胶布固定。

(6)指/趾缝

将敷料剪裁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进行固定。

(7)多个手指/脚趾缝

将敷料剪裁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进行固定。

(8)骶尾部

如有条件可应用臀形的敷料进行粘贴固定;如无臀形敷料,可将敷料倾斜粘贴,即敷料的一角对准臀裂方向。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往期内容回顾:

最新实用版急救手册生命不能承受熬夜之痛:猝死3分钟警示信号

建议收藏:急诊值班经验汇总(附40种急诊值班常用药物使用要点)

辟谣:这些错误的急救常识您了解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曾讲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