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的英文标题ZOOTOPIA,是将动物园ZOO和乌托邦UTOPIA组合生造出来的新词,意味着一个动物组成的乌托邦国度。然而《疯狂动物城》并不是空想出来的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事实上近年来没有哪部电影比《疯狂动物城》更真实地折射出当今美国的多面相,它是一部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治正确”,正确到滴水不漏的电影。
“*治正确”是一个流行说法,指对待某件事的态度非常符合普世价值观。由于美国是多种族、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歧视言行会被视为粗鲁野蛮,引来一大片惊讶的嘘声,还可能因此惹上官司。那么怎么才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治正确”?《疯狂动物城》可以说是一本卡通版教科书。《疯狂动物城》兔朱迪
你是否注意到了兔朱迪是女性主角?
是的,继《勇敢传说》、《冰雪奇缘》之后,女性主义在迪士尼已经成了一个主流方向。在《疯狂动物城》里,兔朱迪是第一位的主角,她矫捷,顽强,她的可爱之处不在于撒娇卖萌,而是活泼积极,兔朱迪在整部电影中甚至没有一个扭捏撒娇的镜头,也没有故意卖弄性感,她活泼、踏实、独立,在上班第一天,新警官兔朱迪兴致勃勃,站在一群食肉动物同事中也是小而不弱,这符合美国现代女性的形象设定。而她的食肉动物同事们(几乎全部是男性)尽管从眼神中流露出不屑一顾,却都不敢从性别角度公开嘲讽她,更不敢因为工作场合出现了女性同事而开*腔调戏她。这不单是“*治正确”,也是为了避免被告上法庭。
在二战期间,美国有一则著名的征兵海报“铆工罗西”,她成为一种女性精神的象征。近一百年来女性都没放弃争取平等权利,她们拒绝做性客体化,社会主流价值也逐渐强调性别尊重、性别平等,这也难怪在电影《星际迷航2》中,因为出现了一个无意义的女性裸露镜头,导演J-J-艾布拉姆斯被指性别歧视,被舆论骂得狗血喷头。在《疯狂动物城》中,甚至连反派也是一名女性,而且这位反派并不像是以往公主电影里的巫婆或者后妈一样天生凶狠,她温和敦厚,因为触犯了另外一条“*治正确律”而成为“坏人”。
胆敢种族分化?让你坐在牢里看春晚
上文提到的那位女性反派,之所以落得在地牢里看嘉年华电视转播的下场,主要还是因为她主使了以种族分化为目的的犯罪活动——设计陷害食肉动物并妄图驾驭舆论削弱食肉动物的权力,这在电影中有详尽体现。在动物城里有一个隐藏矛盾,即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权利之争,对食肉动物的偏见也一直隐藏在部分食草动物心中。这是相当写实的一个设定,在美国社会中对于新移民、华人、黑人、穆斯林等群体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种族偏见,尽管如今已经不会再有看到黑人就觉得危险的地步,一些黑人聚集区仍然是许多人不愿踏足的区域,近些年也有一些人把“穆斯林”和恐怖主义直接拉上了等号。这就称不上是*治正确。
种族歧视、种族分化的言行是头号大忌,移民国家公民成员多元化,高矮胖瘦黑白灰红种类繁多,大到瑜伽象小到帮派老大鼩鼱,高如长颈鹿矮到耳廓狐,都能和谐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自由平等与种族融合是美国社会公认的“*治正确”,去年洛杉矶快船队老板唐纳德-斯特林因发布种族歧视言论被NBA联盟开除,而共和*候选人唐纳德-川普发布禁止穆斯林入境、在美墨边境立墙等激进言论后也被很多人视为神经搭错线。狐尼克与兔朱迪
狐尼克叫兔朱迪“可爱兔兔”被斥责了
电影中有一段是狐尼克与兔朱迪的街头相遇,小痞子狐尼克拍着兔朱迪的脑袋说“CUTEBUNNY(可爱兔兔)”被兔朱迪严厉喝止了:“其他动物不能这么称呼我们。”这也是一个符合现实的小彩蛋,来自一条默认的“*治正确律”,即在现实中的美国,你绝绝对对不能叫一名黑人NIGGER(黑*),黑人彼此之间却可以这么称呼,甚至很多人自称NIGGER,这是一些人打招呼的方式。许多黑人说唱歌手的歌词中经常出现这个词,在JAY-Z的著名单曲EMPIRESTATEOFMIND中他也出现了NIGGA,而其他白人歌手翻唱的这首曲子里却没有这样的唱词,即使是白人说唱歌手的歌词里有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字眼。前台豹豹
你不能指着前台的豹豹说他娘娘腔
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恋婚姻在全美50个州合法,尊重LGBT群体的名誉和利益也是一种“*治正确”。在《疯狂动物城》中并没有关于同性恋的直接表现,但仍有不少生活化暗示,如兔朱迪的邻居扭角羚,他们的关系可能是室友,也可能超越室友。再比如警局前台接警员豹豹,以他的言行举止如果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会被嘲笑为娘娘腔,但在“动物城”不会有人关心这些。然而没有房东碎嘴八卦扭角羚是不是基侣,也没有人指着豹豹的背影嘲笑他的阴柔气质,宽容多元性文化是公认的社会准则,简单说就是“别人的性取向关我鸟事”,如果在公开场合出言不逊说出诸如“基佬”、“死娘泡”之类恐同名词,也是要招来路人侧目。树懒萌萌哒
但是你可以嘲笑公务员是树懒
在电影中,最夺主角光彩的恐怕是树懒“闪电”,他是一名勤勉的小公务员,不过效率低到发指。在办事大厅,穿过排得九曲十八弯的队伍,办公台后是一头头树懒,时间像粘滞在一大坨鼻涕中一样,队伍纹丝不动。这是《疯狂动物城》里最好玩的一场戏,狐尼克带领兔朱迪十万火急地来查询一个车牌号,托了熟人关系绕过了大队伍,树懒公务员闪电的超低效率还是令兔朱迪发狂,他绽放一个笑容都需要五分钟时间。借着闪电这个角色,电影对美国*府办事员大加嘲讽,而纽约市民对于交警的“怨恨”也在电影中有体现,兔朱迪第一天上班高效贴了二百多张条,身后却落了一堆埋怨:“我只是超了三十秒而已!”作为合家欢卡通片,《疯狂动物城》只是以喜剧的方式温和搞笑,不过批评公务员不作为是纳税人的自由,这并不算是禁忌。
关于*品问题的彩蛋
尽管是卡通电影,《疯狂动物城》中也涉及不少现实生活中的犯罪行为,比如制作*品。熟悉美剧的观众会发现电影中有致敬《绝命*师》的桥段,不仅戏仿穿着*色隔离衣制造蓝色小药丸的场景,两头帮凶羊也分别叫Walter和Jesse(《绝命*师》两名男主角)。在电影中制造的蓝色药丸“午夜嚎叫”能致使食肉动物发狂,造成了“食肉动物天性难改”的舆论恐慌。
跟*品“午夜嚎叫”有关的角色在电影中都没有好下场,这已经不是*治正确不正确的问题,而成为严厉的警告。无论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生活里,制造、贩卖和吸食*品都是千真万确的违法行为,不管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美剧里,永远、永远不要跟*品产生任何关系。
一、兔子、绵羊、狮子、狐狸等对应着美国社会中的哪类人群?
影片中动物城中的女星歌手夏奇羊,有着明确的对应原型拉丁裔歌手夏奇拉,曾三次献唱世界杯。除了夏奇羊之外,片中的其他角色形象都有摇摆空间。
电影中:从小住在郊区“兔子镇”,父母都是种胡萝卜的农民。作为第一个从警官学校毕业的兔子,离开家乡后,到梦想中的动物城做了一名警察。
现实中:对应别的国家或美国南部小镇来到纽约这类大城市期望实现自己梦想的女孩,美国梦忠诚的信仰者,类似《布鲁克林》中西尔莎·罗南饰演的爱尔兰女孩艾莉丝。
电影中:副市长,声称自己是“高级秘书”,办公室像狭窄的仓库。隐藏的野心家,反派大boss。副市长的英文名bellwether是领头羊的意思,暗指她是群众领袖,以其手段想要夺取领导权。
现实中:对应女性或少数族裔候选人,被用于搭配白人男性*客竞选,帮后者拉取女性和少数族裔的选票。典型的例子,如年大选中和麦凯恩搭配竞选的共和*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以及各州竞选中的少数族裔副州长候选人们。
电影中:市长,隐瞒了拘禁“野蛮化”了的肉食动物的真相。
现实中:典型的*客,以公众利益为名隐瞒或管制信息,在美国历任总统身上都可以找到例子。和影片中情境略微类似的是近期德国总理默克尔因为科隆性侵案而遭遇的信任危机(当然动画创作者是绝对想不到的)。
电影中:投资倒把的商人、骗子、小混混。从小向往成为童子*,因为狐狸的身份被排挤,后“恢复”本性成为现在的样子。
现实中:华尔街投机者,对应的是那些深谙美国梦是个谎言,却又在这个“种族色拉碗”中谋利、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边缘人。
电影中:黑帮老大,鼩鼱,陆地上最小的哺乳动物。被狐狸尼克坑过,买了他一个假羊毛毯。因为兔子朱迪是自己女儿的救命恩人,所以在关键时刻对兔朱迪施以援手。
现实中:有关Mr.Big的场景是对《教父》直接搬演,结合买冰棒的小老鼠们都是银行家的段落,我们也许推论大先生代表的正是金融资本和黑帮的结合,他象征那种让执法者都畏惧的和本城*治传统有深刻关联的力量。
6、北极熊
电影中:黑帮打手。
现实中:俄罗斯裔黑帮或曾经位居上层如今却要给人打工的中下层白人。
动物城中不同气候的分区(沙漠和冰川一线之隔),影射的是不同族裔间泾渭分明的聚居区。
美国式的多元文化主义愿景面临着种族、宗教、阶级和性别冲突。美国的社会现实是,少数族裔仍然面临系统歧视,各类宗教原教旨主义正引发冲突,阶级分化的日益加剧、多领域性别不平等的延续乃至回潮。在动物城中则呈现为体型大小的悬殊、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的本能恐惧、威严与驯顺的反差等等。
然而这些被置换的二元对立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以影片的主角兔子朱迪为例,对于动物城她是一个小型-食草-女性-移民。这个描述所引出的四组二元对立,最为重要的是前两项。
在影片所展现的社会中,大型与小型是最为关键的区分:动物城中的当权者都是大型动物,小型动物只能为他们打下手,不用说狮子市长、牛局长、不肯卖狐狸冰淇淋的大象,即使是统治北极熊的教父小老鼠也要取名Mr.Big。兔朱迪和狐尼克二人见“大先生”的场景中,北极熊体型不断升级,最终却颠覆的反差笑点正说明了“大”在动物城中不言自明的重要性。
然而故事中的核心阴谋却是针对食肉与食草这组区分展开的,强调社会底层是占人口数量90%的食草动物,对应的本来是是占领华尔街式的左翼的“我们都是99%”的口号。然而他们的主张——把食肉动物都驱逐出动物城,却是一种极右翼的排外主张。在电影里,左翼和右翼群体有了奇异的交叉。
再看狮子市长,他这样一个形象,尤其是他和绵羊副市长体型、性格和权力上的反差,把大小之别展示的阶级差异、食肉食草区分揭示的种族宗教问题,等同拼合了起来。而实际上,大型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都是反例。结合“野蛮化现象”这个对于宗教原教主义的清晰映射,我们也许可以写出这样两个不太准确的等式:食肉动物=占据社会上层的白人+宗教种族极端分子,食草动物=占据人口多数的“少数族裔”+中下层白人右翼极端分子。
这种策略很高明,它用新的二项式对阶级、族裔、宗教问题进行重新分配,并加以混合,使得影片在触及现实危机的同时,可以有后撤的空间,躲过污名化单一群体的指责。
例如,影片结尾表明,食肉动物中的极端分子是由食草动物中的极端分子即公羊射出的子弹“询唤”出来的,是绵羊对食肉动物下*让他们“野蛮化”。
这里比较合理的解读是:白人极右翼分子的排外行为(最近的例子如特朗普对穆斯林、墨西哥人的不友好言论),导致、助涨了宗教原教旨主义(野蛮化)。然而持右翼立场的人,也可以将之解读为:少数族裔以对抗、暴乱等形式追求平等的行动,用*治正确的名义设立的大量禁区,导致了族裔间矛盾激化,白人深受其害。
也就是因为影片中设置的对抗双方,和现实结构里的对抗双方并不重合,每一项于是都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读。这就使得想用“文字狱”式的一一对应的方式对影片进行*治攻击的人,没有办法锚定一个确切的靶子。而影片则始终提供了新的辩解空间。
然而也是这种高明的后撤策略,使得影片没能真正进入现实。9·11恐怖袭击、金融危机、ISIS为代表的新型恐怖主义、巴黎暴恐、欧洲难民潮、欧美各国日趋强势的极右翼,正是在美国-全球特定的阶级族裔宗教结构中发生的。只有深入进入这一结构的褶皱、发现其中的深层问题才可能找到某种新的可能。当这些被置换为另一种结构,在动画的弹性现实和童话空间中,我们便自欺欺人地拥有了化解危机之法。
在一个从小镇来到大城的女孩/兔子身上(《布鲁克林》式的美国梦-纽约梦),在欢喜冤家的喜剧侦探配合下,我们回到了侦探片强盗片在银幕上创造的那片熟悉的罪案疑云,在这里侦破一桩罪行便可以救回一个世界。与“野蛮化”相关联的那个神秘的名词“午夜嚎叫”,本是一个无法显形、且必须失落的麦格芬(McGuffin,驱动故事情节的秘密,希区柯克核心术语之一),却为了动物乌托邦信念的延续而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