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耳穴治疗高血压
TUhjnbcbe - 2021/9/21 19:57:00

1.耳穴取穴部位及主治

·耳尖部位: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等。

·肝阳部位:耳轮结节处。

主治:肝气郁结,肝阳上亢。

·轮1-6部位: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六点,上而下依次为轮1到轮6.

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降压沟部位: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主治:高血压。

2.操作方法

①耳穴探查:观察法,按压法,电阻测定法。

②针刺:根据疾病治疗需要选用短针或图钉形揿针、电针、穴位注射等。进针时左手固定耳廓,右手进针,深度以穿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穴位注射时药液每次0.1-0.3毫升,注射在皮肤与软骨之间,使皮肤呈一个小皮丘。此

外也有用磁珠、绿豆、菜籽等用胶布固定,进行压迫刺激的。耳穴刺激时,患者可有局部疼痛或胀痛、热感、麻感或有感觉循经络路线放射传导感。

③留针:毫针一般留针10-30分钟,痛症可留针1-2小时或更长。留针期间可间歇捻针。揿针用胶布固定后,春秋可留针2-3天,冬天可留针7-10天,夏天气候热、汗多,不宜留针过长,需防感染。留针期间每天用手按压揿针2-3次,每次1-3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④出针: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并消*,预防感染。

⑤疗程:急性病每天针治1-2次,慢性病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连续治疗8-12次为一次疗程,休息5-7天后再开始下一疗程。

3.注意事项

·严格消*,预防感染。

·正常人耳廓不同部位的电阻大小也不一致,分析时需

结合临床检查和症状。

·耳轮部针刺比较疼痛,须患者配合接受治疗,注意预

防晕针,万一发生及时处理。

·孕妇禁用,老年体弱、严重贫血、过度疲劳等情况慎

用或暂不用。

·耳针适应证随比较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与

其他疗法联合使用也是必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耳穴治疗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