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三伏灸
三伏灸里有伏贴
SUMMERTIME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这个时候是最有利于治疗疾病、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来暑往,时序变迁,人体因四时而变化,于春夏季节温补阳气,可以治疗及预防冬天容易发生的虚寒性疾病;三伏天里行三伏灸调理可以疏通经络,调理血气,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机能。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里
初伏、中伏、加强伏、末伏
四个养生阶段
系统的调理和治疗
能事半功倍的使皮肤渗透与吸收药物的作用
更好更快速的祛除病邪、扶正升阳
01
耳穴压丸疗法
耳穴压丸疗法是指用王不留行子、磁珠等贴压耳部穴位,通过刺激耳廓上的耳穴,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和内脏痛等。
2.炎性疾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等。
3.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失眠、眩晕综合征、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等。
4.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5.晕车、戒烟、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禁忌症
1、耳廓有破损、炎性病变、冻疮等,不宜采用耳穴压丸疗法。
2、孕妇慎用。
耳穴压丸疗法的疗程一般为7~10天,2~3天换一次。
02
督脉灸
督脉灸又名长蛇灸,是中医传统的一种灸法,通过在经络上给药加温的方式以打通督脉。
督灸疗法是集督灸粉、姜疗和艾灸治疗作用于一体,在督脉上施以“隔药、隔姜灸”的一种特殊的艾灸法,是在传统中医外治铺灸的基础上创立的新技术,具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固肾壮阳、健脾和胃、壮骨透肌、通痹止痛的功效。源于成书于西汉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病在骨,粹针,药熨”。
适应症
适用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
1、调理亚健康状态:调节怕冷体质、虚弱、易感冒、易疲劳、精力不足、易失眠、头晕、乏力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慢阻肺等。
3、痹症: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骨性关节炎。
4、与脊柱相关的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腰椎和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
03
任脉灸
据《灵枢·五音五味》记述:“冲脉、任脉皆源于胞中”。胞中,也是《难经·六十六难》常说的“脐下肾间动气”所属,一般称之为“丹田”,指督、任、冲脉之气均起源在此。
“任脉”,为人体经脉之一,属于奇经八脉,有”阴脉之海“之称。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任脉总调人之精、血、津液,是人生养之根本。任脉还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在腹部铺姜泥,再在姜泥上放艾绒,点燃施灸,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滋养任脉,调和气血;防病保健,强壮身体;温经散寒,补益气血。
适应症
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盆腔炎性疾病、前列腺炎、胃下垂、子宫下垂等妇科、男科虚弱性:如男性功能障碍等相关疾病。
04
脐灸疗法
肚脐在中医上叫神阙穴,在肚脐上配以药粉再铺上姜泥施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防病健体的目的。
适应症
灸此处具有健脾和胃、温通经络、培元固本等功效;对虚寒性痛经、宫寒不孕、月经不调、寒湿痹证、泄泻、体质虚弱等;美容、养生保健等。
05
脾肾阳灸
脾肾阳灸又称一字配穴灸,是在传统灸法隔物灸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是将温补脾阳及肾阳的药粉与面粉融合成面团做成长条状为介质再以细盐作为引经物,铺在以上脘穴为始点到气海穴为终点处,再配上姜泥施灸,如此反复施灸3到5遍,再使患者俯卧在穴位膏肓俞、脾俞、肾俞、命门穴施灸,以达到温补脾肾、散寒助阳的作用。
适应症
各类虚寒性腹痛、肾虚型腰痛、久泻久利、四肢寒凉、阳痿早泄、闭经、不孕、畏寒怕冷等阳虚类疾病。
06
雀啄灸
雀啄灸,艾条灸之一。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忽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
雀啄灸法也是近代针灸学家总结出来的一种艾条悬灸法。是指取清艾条或药艾条一支,将艾条燃着端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故名。不论何种操作,都以局部出现深红晕湿润或患者恢复知觉为度。对小儿患者及皮肤知觉迟钝者,医者宜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分置穴区两旁,以感觉灸热程度,以避免烫伤。
适应症
主要用于风寒型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压病、慢性泄泻、网球肘、灰指甲、疖肿、脱肛、前列腺炎、晕厥急救以及某些小儿急慢性病证等的治疗。
07
中医推拿疗法
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适应症
1、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伤科病症。
2、小儿感冒、咳嗽、泄泻、便秘、厌食、遗尿等儿科病症。
3、神经性头痛、失眠等内科病症。
4、痛经、乳腺增生等妇科病症。
禁忌症
1、久病及严重的心、肺、脑病患者,胃、肠穿孔患者,癌症、高龄、体质极度虚弱者;2、患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结核病、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及急、慢性传染病患者的传染期;3、开放性皮肤损伤及有出血倾向者;4、孕期妇女。
08
中药贴敷疗法
中药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其作用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
适应症
可以治疗各种骨性关节炎、风寒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病,以及各种外伤所导致的瘀血、肿痛,肌肉、软组织损伤,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
09
刮痧疗法
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再配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的效果。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清除湿气、减少内热、排除*素等功效。
适应症
各类风寒痹症、中暑、感冒发热、颈、腰椎病、呕吐、咽痛、筋膜炎、保健等。
10
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天灸,是一种膏药,也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中医中的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适应症
适用于调理、保健: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西瓜可乐冰淇淋
别忘了在三伏天好好爱自己
宜章县玉溪镇卫生院
(医院)
中医疼痛科特别推出冬病夏治理疗项目
提前预约,优惠多多~
诊疗时间
头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7月30日
加强贴:7月3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注:三年为一大疗程)
诊疗地址
宜章县玉溪镇卫生院
(医院)
医技楼三楼中医疼痛科(中医馆)、
一楼疼痛门诊
联系电话
座机:-
手机:
扫码预约咨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