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讲,人老先老腿,很多年过60岁的人对于衰老的第一反应就是腿痛,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患了一种相同疾病——关节炎。
“
骨关节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全世界骨关节病患者已超过4亿。在亚洲地区,每6个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骨关节炎疾病。
骨关节炎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患者多是中老年人。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有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有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在医生看来,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
保护关节必然要越早越好,但是我们却不知道骨关节疾病是病在关节,根在软骨。其实在我们的关节里都有这样一个“成分"叫做关节软骨,就像“润滑剂”,减少关节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然而我们不当的生活习惯会造成他们不断地磨损,最终骨关节病就找上我们喽!
软骨是一种浓密的胶状物质,它不仅强壮,而且比骨头有弹性。我们成年后,骨的关节面、椎间盘、耳廓、肋软骨甚至气管等处,都有软骨的存在,它们在人体中起到承重负荷,减少关节间骨骼摩擦等重要作用。除骨关节炎外,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半月板损伤、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疾病,虽病因病理不同,但多是"痛在关节,病在软骨"。
以膝关节炎为例,青春期软骨厚度为2.5公分,随着年龄增长、使用频繁而逐渐变薄,到55岁时一般只剩下0.5公分,若有外伤或长年负重者,软骨可能更薄,甚至有破裂、骨刺的产生。
膝关节,相当于“承重轴”,它一旦受到损害,很容易引发骨骼疾病。并且年龄越高,发病也就越多。骨性关节炎又叫老年性骨关节炎,人机体老化以后才形成,所以它的发病比例非常高。
骨性关节炎的具体表现有4点:
一是关节疼痛,
膝关节损伤以后,
每次活动受力时就会
产生明显的疼痛感,
影响站立和行走。
二是晨僵。
两个破坏的关节面对在一起,
由于晚上睡觉不动,就粘上了。
早晨起来就会比较僵,
然后把粘上的活动开了,
马上就感觉好了。
这是在提示你,
关节面已经被磨损了。
三是关节有弹响和摩擦声。
四是出现积液,
也称滑膜炎。
关节滑膜每天不停的产生滑液,
它起到一个润滑的作用。
正常人每天产生多少滑液就吸收多少,
但是发炎以后会产生更多的滑液,
量变大了以后,回收的就少了,
于是打破了动态平衡。
关节未老先衰
膝关节的老化,
追根到底还是因为软骨受损,
直至被磨光。
疼痛接踵而来,
导致身体形态逐步畸形,
身体其它组织器官
也跟着加速老化、病变,
引发各种并发症,
使生命早衰、寿命减少。
那么都有哪些原因
造成的关节未老先衰呢?
体重过大会增加脊柱、骨盆和下肢关节的负荷,
导致姿势和行走步态的改变,
下肢的负荷常集中于膝关节内侧软骨,
也增加了软骨面的磨损,
有研究表明,
体重每增加1公斤,
步行或跑步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就会分别增加3和10倍。
长期重复过度运动运动方式或姿势不对,
局部负担量过大也容易引起关节磨损。
在运动或意外事故中
发生的关节损伤
都会增加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即使是多年前的创伤,
看起来也已经完全愈合,
还是会增加你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例如经常穿着不合脚的
鞋或穿着拖鞋、高跟鞋长距离行走,
会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非正常的受力状态,
造成膝关节慢性损伤,引起疼痛。
爱“膝”要做好“4个一”
15~30岁时
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
运作起来不知疲倦
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
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但30岁后
膝关节就慢慢开始变得“脆弱”需要照顾了
所以30岁后就要好好爱“膝”了:
肥胖女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
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倍
而男性则为4.8倍
因为体重超标也会加重膝关节的负荷
引起软骨的破坏
减肥能明显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病率
有数据表示
肥胖者体重减少10斤
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会减少50%
久坐本身和膝骨关节炎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久坐会影响到关节软骨的营养
因为软骨内没有血管
要想把营养带到软骨里使其能新陈代谢
减少磨损
就需要软骨吸取关节滑液
而人只有在运动时
关节才会得到关节滑液的滋润
适量的跑步可以促进关节滑液流动
而久坐则不能,因此关节更易损伤
《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年6月刊指出
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
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建议
对于需要久坐的人群
可以每1小时起来活动10分钟
尤其少跷二郎腿
避免给膝关节添压力
受凉对膝骨关节炎来说是一个加重的因素
受凉使得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少
滑膜营养减少
受伤后的修复能力下降
对一些已经出现膝骨关节炎的病人
受凉可以加重临床症状
尤其是一些年轻人
天冷也喜欢穿短裙
这样膝关节受凉受寒机会比较多
代谢差,老化也会比较快
所以
天冷时穿衣
一定要让膝关节感到温暖
在膝骨关节炎的发展过程中
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