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汇报
患者,男,88岁。主诉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外耳道有一肿物,约0.3cm,为黑色,不痛,自行挤压可脱落,随后再生长。3个月前在皮肤科就诊考虑为“皮肤感染”,给予“依沙吖啶、达维邦”局部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当时未予特殊处理,近2个月肿物迅速增大,伴红肿及破溃流脓,皮肤科考虑为“皮肤恶性肿瘤”建议来我科就诊,1个月前患者就诊于我科,行病理检查示“鳞状细胞癌”,予局部换药治疗,现为进一步手术治疗,于10月25日收入院。
以下图片可能带来不适敬请谅解
入院后专科检查可见右侧耳廓舟状窝可见一大小约3.0*3.0cm2新生物,表面覆盖黑色干痂,去除干痂后见痂下白色脓性分泌物,肿物中央呈火山口样溃疡,深方可见皮下组织,有血性分泌物附着。双外耳道通畅,未见充血及脓性分泌物。因患者高龄,张娟主任指示完善患者术前检查及胸部CT等相关检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痛风等病史,无论手术及麻醉都存在很大的危险,术前完善麻醉科、心内科会诊,同时预约外科ICU防止术中心血管及气道意外发生。
完善所有检查后,患者于年10月29日全麻下行“右耳廓恶性肿瘤切除+耳廓畸形矫正术”,手术顺利,术中沿着肿物基底周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耳廓软骨,完整分离肿物,术中取原肿物基底位置、上缘、下缘、前缘、后缘少量组织送术中冰冻,冰冻结果回报缘均净。冲洗术腔伤口给予缝合加压包扎后手术结束。
下面杜杜就和大家说说外耳道癌究竟是什么?
外耳道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分析病因:
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经常搔抓导致慢性炎症刺激、日晒、冰冻、受压及病*感染有关。耳廓皮肤菲薄,与软骨膜粘连紧密。血供不足、神经末梢密集、淋巴组织缺乏,软骨、软骨膜易受外伤刺激发生炎症、变性,这可能是发病及恶变的组织学基础。
临床表现:
临床常以耳痛、耳内溢血性液、耳道肿胀为首发症状就诊。
治疗:
外耳道癌发病具有隐匿性,如不及时诊治会侵犯中耳、颞骨等部位,此时手术往往很难找到安全缘,不能彻底清除癌灶,容易引起术后复发和转移,会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对于首次手术的患者通过扩大切除来确保切缘的安全性,对绝大多数的患者远期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end?
作者
杜晶艳
编辑
杜晶艳
审校者
李晓婷
/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可爱
杜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