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原卫生部在年颁布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查,目的是筛选出各地听障患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2、新生儿听力筛查分为初筛和复筛:
初筛:出生48小时左右进行初筛;
复筛:初筛未通过,出生后42天内进行双耳复筛。
复筛仍未通过:出生后3个月内需转至上级儿童听力诊断机构进行确诊。
3、为何要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0-7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80余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先天性耳聋发病率为0.1‰—0.3‰。
先天性听障儿童,由于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缺乏听觉刺激,不仅会影响语言、智力、情感、心理等发育,还会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不要因为盲信“贵人语迟”而导致“因聋致哑”。
4、新生儿听力筛查包括哪些?
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包括:
耳声发射检查(简称OAE):主要评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外、中、内耳有异常,均会显示不通过。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简称AABR):AABR主要评估外、中、内耳、蜗神经和脑干通路功能,阈值大于35dBnHL为不通过。
5、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母亲在怀孕期间使用过耳*性药物;
(2)母亲患巨细胞病*、风疹病*、疱疹病*、梅*或弓形体引起的宫内感染;
(3)出生体重低于克;
(4)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低于4分;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低于6分;
(5)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6)机械通气时间超过5天;
(7)患高胆红素血症;
(8)患细菌性脑膜炎;
(9)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10)有听力障碍家庭史;
(11)临床上怀疑存在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如常见的Usher综合症等。
6、如何看待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OAE、AABR均未通过:提示可能在外、中、内耳、蜗神经和脑干通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有异常,需要及时转诊。
OAE通过AABR未通过:提示外、中、内耳功能正常可能存在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病)。
OAE未通过但AABR通过:提示能听到高频35dBnHL的声音,但外、中、内耳可能有异常(如外耳道耵聍、中耳积液等),需要进一步复筛或者转诊。
7、儿童应该如何保护听力?
(1)不要随便掏耳朵:掏耳朵时如用力不当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还有可能伤及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2)避免耳周高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可带上耳塞以免鼓膜受到水压的冲击;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等。
(3)选择适配的耳机:最好选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比耳塞式要小。而降噪耳机可以将环境声音降低15-20dB,从而减少对听力的损伤。
(4)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并且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min,在嘈杂的环境建议取下耳机。
8、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耳*性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剂、水杨酸盐药物等。
林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已开展听力筛查服务项目,欢迎宝宝家长们前来咨询
供稿:魏红英
校对:扎西顿旦
审核:措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