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四诊耳廓望诊
TUhjnbcbe - 2021/4/19 21:02:00

观察耳廓及其各区域的色泽、形态变化,以诊查疾病的望诊方法。耳廓的总体观察,以耳轮变化为主,还包括耳道分泌物。耳廓各区域的分部观察,称为耳穴望诊。

原理和临床意义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是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为人体听觉器官。耳与内脏是通过经络循行分布进行联系的。手足少阳经脉布于耳,手足太阳经和阳明经也行于耳的前后,而手足三阴经则通过其经别合于阳经和耳部相通。十二经直接或间接都与耳有联系。因此,耳为宗脉(各条经脉)所聚之处,耳部色泽形态的变化能反映各经脉的内在病变。十二经分别与五脏六腑相络属,十二经的变化反映于耳,本身就体现了五脏六腑的病变。耳为肾之窍,肾气通于耳,肾气充则耳聪,肾气虚则耳鸣、耳聋。心主血,肺主气,肝主疏泄。气血运行而上荣于耳,温养耳窍则听觉聪。若心、肺、肝等脏有病,气血不调或不足,则耳窍失聪。耳部不仅在功能上与内脏有关,而且内脏病变也可反应出耳部(包括各区域)的色泽、形态变化。尤其是耳部各区域分布着与脏腑相应的特定部位(耳穴),其色泽形态变化更为直接地表现出脏腑的内在病变。因此,耳廓望诊对于脏腑精气盈亏、病邪盛衰和病变所在的判断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耳廓总体观察 是以耳轮为主的外耳观察,主要有:

①色泽变化

耳廓红润光泽,是先天肾气充足、气血旺盛的正常现象;耳廓颜色干枯不润,是先天肾亏、气血不足的病证表现。

耳轮色白见于阳虚寒盛或气血两亏;

耳轮红肿则属肝胆火旺或湿热邪*之证;

耳轮青黑多见于剧痛病证,若干枯焦黑则可见于温热病后期及肾虚下消证,由热盛伤阴或肾阴久亏所致。

若耳背见有红络,伴耳根发凉,多见于麻疹病的出疹前。

②形态变化

耳轮厚大,肾气足;耳轮薄小,肾气亏。耳廓肿起为实证,多属肝胆火旺;耳廓瘦削为虚证,多属肾阴不足;耳轮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脱屑),为瘀血内阻之征。

在正常情况下,外耳道有耵聍,为*白色碎屑。若耳内流脓,则称脓耳,脓液的颜色有*、白、红色和臭味等变化,多因风热上壅或肝胆湿热或肾虚火旺所致。

耳穴望诊

对耳廓表面各区域的特定部位(耳穴)的色泽、形态等变化进行全面系统观察的望诊方法。耳穴望诊是以脏腑经络和耳穴相应为理论的原理,属经络诊法范畴。耳穴望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变色。相应耳穴皮肤呈红晕、暗红、暗灰、苍白,或中央呈白色而边缘红晕的色泽变化,以点状或片状形式出现,可见于胃痛、便血、泄泻、胁痛、肠痈、淋证、水肿、咳嗽、痹证、眩晕及妇科病。红晕者多为实证、热证,苍白者多为虚证、寒证。暗红、暗灰者常有气滞血瘀之象,有寒证或热证两种可能。

②变形。相应耳穴出现结疖、点状或圆圈状凹陷、条索状隆起及纵横交错的线条等形状。可见于胁痛、□瘕、虚劳、肿瘤、心悸、怔忡等病。

③丘疹。相应耳穴处出现高于皮肤的点状隆起,以水疱样丘疹为多,可呈红色或白色。多见于妇科病、泄泻、肠痈、便秘、水肿、淋证、咳嗽、心悸等。

④脱屑。相应耳穴皮肤呈现白色糠皮样脱屑的变化征象,擦之不易除去。常见于皮肤病、郁证、失眠、心悸、便秘等。

⑤血管充盈。血管明显充盈或血管局部充盈而呈圆圈、条索状。可见于胸痹、真心痛、眩晕、咳血等。

耳穴望诊可根据脏腑相应定位,结合以上有关征象判断脏腑疾病证候,临床应用时常配合耳穴按诊。

方法一般先作总体观察,再作分区的耳穴望诊。可用拇指和食指牵拉耳廓,对准光线,两目平视耳廓,由上而下,由前而后分部位观察。发现耳穴局部有病变反应征象时,用无名指将耳背顶起,使该处皮肤先绷紧再放松,反复几次,同时观察病变反应的色泽和形状变化,并须与另一侧耳廓相应部位对照,以区别真伪。如耳廓局部有结节、隆起时,应结合耳穴按诊试探其大小、硬度、移动度及压痛,观察其边缘是否整齐。

临床注意事项 

①望诊前不要擦洗耳廓;

②光线不充足处辅以手电透光,即用手电筒照射耳廓背面;

③望三角窝、耳甲艇部位时,用手指或探棒扩开耳轮脚、对耳轮下脚;望耳甲腔时用拇、食指捏住耳垂部向下拉,使之充分暴露,以便观察。

耳朵中医养生“必争之地”

在五官中,耳朵最不抢眼,但由于它是十二经脉皆通过的地方,在此处只要稍懂乾坤,便有施小见大的功效。在做脸部时,进行的耳部,对耳垂进行揉搓,沿着耳郭向上提或向下拉,把软骨向两耳内侧按压——这种方法,并不是专门为耳朵“定做”的,而是在做面部时其中的一项内容。这是因为耳朵上的穴位很多,传统医学称,“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郭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促进相应部位的循环。经常耳部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脏腑。特别是可以缓解肥胖、失眠等都市人易患的亚健康症状。走出,在居家之时,也可自己行此之乐。

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耳垂相当于面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可调节因“上火”而致的脸上小疙瘩时,有很好的养颜的作用。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对应于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对应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消化好是吸收好的前提,能润泽。耳郭的外周耳轮对应于躯干四肢,多按压耳轮可减轻颈肩腰腿痛等都市白领亚健康状态。

摩耳轮: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此法聪耳、明目。以食指贴耳郭内层,拇指贴耳郭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如果发觉痛点或结带不舒服处,表示对应的器官或肢体有健康不佳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促好转。此法不拘遍数,做2~5分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按耳窝: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同样来回摩擦按压15~20次。

提耳尖: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肝阳穴、风溪穴等。用左手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同样用右手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

拉耳垂: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

推耳后:用两手中指、食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前后,沿翳风、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发热。此法可滋肾养肝,红润体肤。

以上方法,每次可以全用,也可有选择地运用几种。轻按压时,用鼻呼气;轻提起时,用鼻吸气。‘

—THEEND—

⊙文章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及时删除。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TEXT

关于举办“中医望诊特色诊疗暨新四诊精修班”的通知

07.

sept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中医的望诊历史悠久,至今仍为中医所沿用,前人为后人的学习、思考、实践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望诊的依据是中医基础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学、遗传学、现代生物全息理论、系统论、模糊论等也为中医的望诊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者们在实践中又有许多新发现,使望诊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次课程侧重于中医耳诊、面诊、眼诊、手诊要点、相应知识及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各种诊断方法的实际操作要求及操作练习。

为进一步推广新中医特色诊疗,更好地推动和发展中医的诊疗技术,加强全国各地区中医诊疗医疗单位及其从业医师的交流与合作,由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医院承办,特面向全国推广举办“年全国第二十一期新中医望诊特色诊疗暨新四诊(手诊面诊眼诊耳诊)精修班”。定于年4月6日-8日郑州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一、手诊疗法

1、手诊疗法概况

在诸多望诊中,手诊最为神秘,但掌握之后,对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快速,省时省力,便于实践.手诊技能已经在美容、保健行业广泛应用,且深受营销人员、消费者喜爱,但是也存在理论不系统、知识点零散等问题,不利于手诊技能的健康发展.为了让初学者得到系统全面的学习,让有经验者巩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手诊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本院安排资深中医手诊专家亲自面授.

2、手诊疗法培训内容

专家讲师将在课程中传授自己多年来手诊实战经验,系统讲授中医手诊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条理地掌握最多的知识和技能,为课后的实践和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手诊手疗特点、手诊方法的分类、手掌反射区定位法、手指反射区定位法、手背反射区定位、五指诊断、手部按摩手法、讲授腰椎病的调理方法、颈椎病的调理方法、腿部不适调理方法、高血压调理方法、心脑血管疾病的调理方法等;

气色、指形、指甲、甲半月、全息位点、手掌经络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诊断,掌纹诊病,掌纹时间流年测算法,掌中八卦九宫划分.

二、面诊疗法

1、面诊概况: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常变化即可查明其对应脏器有哪些疾病.

面部的变化与内脏的疾病息息相关,当内脏发生病变,即在面部有所反映.因面部为脏腑气血的外荣,又为经脉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区,而脸面就是脏腑的外衣.面诊就是通过观察这些部位神、色、形态等的变化来判断五脏六腑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这一方法在被用于疾病诊断时非常灵验,被称为“神明之术”.

2、面诊培训内容:

通过学习让大家见证面诊的神奇,了解看相知病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各种常见病的外相,面部斑、线、点、痣诊病解析,全息整体的缩影,观鼻测病,观额看病,皱纹诊断,色斑诊断,眼袋诊断,脸部各部位症状表现,30个写在脸上的健康密码;表现观察面部色泽,五脏与五色,五脏六腑在面部分布定位和经络在面部循行部位,面部诊断,面诊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眼诊疗法

彭静山教授根据《内经》理论,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以及东汉时华佗的"观眼识病"法所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穴,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从而得出了看白睛上的血丝来诊断全身疾病的方法。经十多年来几万只眼睛的实践,达到了只要扒开眼皮一看,就能知道病在某经、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病情消长、病因寒热虚实等。并且还可知疾病原发在某经,现在是否传经,传经以后,原发的那经是减轻还是加重,以及病的来龙去脉,预后转归等等,部可以在两三分钟内一目了然。

本次眼诊课程讲授的观眼识病法,主要用肉眼观察在双眼各区穴出现的血丝颜色(鲜红、紫红、深红、红中带黑、红中带*、淡*、浅淡、暗灰等),形态(根部粗大、曲张、怒张、延伸分岔、隆起一条、模糊成片、垂露)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疾病。在内科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可以从其变化诊断出正邪的盛衰、病邪的部位、病势的进退及治疗得当与否。《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精。”可见眼睛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就有五轮归属五脏的方法,具体是:风轮属肝,气轮属肺,肉轮属脾,血轮属心,水轮属肾。

四、耳诊疗法

1、耳诊概况

耳诊疗法是指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老的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现代耳穴诊治法已成为一门新学科——耳医学.耳与内脏器官存在密切关系,内脏疾患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的全息位点出现,耳廓形如胚胎倒影,它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生物全息理论).用耳穴治疗的病种达余种,这些病症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不仅能够治疗功能性疾病,而且可以治疗器质性疾病,并用于防病、美容、保健、抗衰老、戒烟、戒酒等.

2、耳诊疗法培训内容

耳诊的理论依据,通过耳诊疗法针对损容性疾病的穴位应用、减肥常用耳穴的定位

及主治和功用,常见疾病在耳廓上的反应,耳廓的脏腑分属,耳穴诊疗防治疾病的奥秘、特点及作用,耳穴减肥的取穴原则及特色治疗,耳穴治疗选穴配穴原则.

二、

1、最大特点:姜*作老师已然研究出解开四诊之钥匙,从此四诊不再抽象,让你快速诊断各种常见病、以及所在病位.(荣获大量学员一致好评之作)

2、本班为精英教学模式,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确保让每个学员都可以学会,专家和学员同台操作,“手把手”互动教学,直到学会为止,结业后即可独立开展工作.

常见疾病在耳廓上的反应,耳廓的脏腑分属,耳穴诊疗防治疾病的奥秘、特点及作用,耳穴减肥的取穴原则及特色治疗,耳穴治疗选穴配穴原则.

三、

个人门诊医生、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刀、内科、外科、妇科、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针灸保健、养生馆,减肥、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等.中医爱好者和保健师.

四、

姜*作

姜*作,中医针灸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志诚教授,医院于铁教授。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经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美容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经筋分会副主任委员。

曾工作于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

专业擅长: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诊断与治疗、眼针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宫氏脑针治疗复杂疑难性疾病、脐针治疗内科疾病、脐灸治疗妇科不孕不育性疾病、以及穴位埋线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的调理。

临床中一直追求中医针灸的各种疗法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力求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使中医针灸技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

五、

4月6日-8日河南郑州

六、

凡参加我院举办的新中医特色诊疗暨新四诊(手诊、面诊、眼诊、耳诊)精修班学员,均可享受一次交费终身免费复训的待遇!

七、

1.学员结业后颁发结业证书

2.颁发证书:请带2寸彩照2张,身份证复印件及职称证、学历证、执业医师证复印件各1份(注册学员档案信息、颁发结业证、学分证及上网认证用).

八、

1、培训费每人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合影以及终身免费复训的费用).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也可自行安排.

新学员提前注册缴纳报名费元,可优惠元,现场补交0元,即总费用4元.

2、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方式报名注册.

3、提前注册缴费者,开班前需提前联系,带好缴费单据,报到时直接扣除.

4、为保证培训质量,本班有名额限制(30人),以报名先后顺序安排席位,敬请谅解.

九、

全国统一报名及咨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四诊耳廓望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