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TUhjnbcbe - 2021/4/16 20:14:00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天,你关爱你的耳朵了吗?有被耳部疾病所困扰吗?

提到耳部疾病,就不可避免提到中耳炎。很多人看来,中耳炎就是耳朵流脓,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事实上,中耳炎不容小觑,甚至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

1.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人体的耳朵主要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主要有前庭、半规管、耳蜗等。

中耳也就是中耳炎所发生的地方,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同时通过咽鼓管与鼻腔相连。一旦中耳的黏膜或骨质发生炎症,就会造成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任何人都有机会发生,甚至刚出生的婴儿都有可能发生中耳炎。

2.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

由于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咽部,发生感冒、鼻炎、鼻息肉、鼻窦炎、腺样体增生等疾病时,就可能导致咽鼓管发生功能障碍,导致咽鼓管感染,若感染逆行至中耳,就可能发生中耳炎。

另一个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是鼓膜穿孔,鼓膜位于外耳道底,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将外耳与中耳分隔开。如果鼓膜出现穿孔等外伤,外耳道的污染物、细菌、病*,就有可能通过鼓膜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

此外,儿童如果发生全身感染,比如猩红热、高热等,通过血液传播,也可能会引起中耳黏膜感染,导致中耳炎。

3.中耳炎也会引起听力下降吗?

中耳炎在急性期早期,主要以耳朵疼、耳闷、耳朵响为主要症状,如果出现症状,没有及时治疗,发展到后期,脓性分泌物可能会造成鼓膜穿孔,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

这种听力下降被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是由中耳的传导作用决定的,外面的声音通过中耳放大传导进入内耳,中耳一旦出现炎症、鼓膜穿孔等病变,传导作用将受到影响,听力也会相应的受到损伤。

所以,建议中耳炎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听力可能会逐渐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遗留永久性听力下降,甚至影响到神经细胞,出现混合性聋、神经性聋。

4.如何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绝大部分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不好引起的,所以避免中耳炎发作,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咽鼓管功能。

如何保护呢?即保护鼻子、保护嗓子、保护上呼吸道。也就是说,预防感冒、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儿童注意预防腺样体肥大。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或避免吸烟、喝酒,从而保证咽鼓管功能健康,减少中耳炎的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避免外伤引起鼓膜穿孔,比如掏耳朵时用力过猛或者被人撞击;打架斗殴,拳头撞击到耳部等。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

TUhjnbcbe - 2021/4/16 20:14:00

耳朵对于我们来说是及其重要的,无法想象失去听力会是什么样子?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耳聋数量的增长,年3月,在*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有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人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咽鼓管。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


  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它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


  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咽鼓管相通。其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


  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


  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


  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一旦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去耳鼻喉科医生处就诊。

 5、预防噪音聋很重要


  噪音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音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音性耳聋,噪音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危险,人们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音性聋最常见的原因。


  噪音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6、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人们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严重会影响听力。


  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


  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1、活血驱寒


  这是最明显的好处,我们天冷的时候不就是喜欢搓搓耳朵吗,一顿搓摸之后,感觉全身都暖和了。

2、疏通经络


  人体某一脏腑或者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时,都会通过经络反应到耳朵的相应点上,所以经常折磨耳朵的话能够疏通经络,使人体气血得到运行,脏腑得到调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美化容颜


  每天折磨折磨耳朵,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内分泌的作用,从而使人神志清爽、容光焕发,达到美容的效果。

4、治疗高血压、低血压


  耳朵中含人们体比较重要的末梢神经,经常折磨耳朵的话能够调整人体的血压,比如高血压患者,可以用拇指搓耳轮后沟,向下搓用力稍重,向上搓用力稍轻;低血压者,向下搓用力稍轻,向上搓用力稍重。

5、加强抵抗力


  折磨耳朵十分钟左右,人体中的白细胞数量就会出现增高的情况,同时吞噬细胞和抗体也会大大增加,这就说明,折磨耳朵不但能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6、预防耳鸣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朵为肾经经过之处,经常折磨耳朵还可以调节听力,有效地预防耳鸣和耳聋等方面的疾病,每天折磨耳朵至少三3次,先从上到下搓耳廓前部九下,再从上到下搓耳廓后部九下,搓完以后,再用食指堵住耳朵孔三两秒钟,然后松开。

1、搓外耳


  用拇指和食指搓揉外耳,要搓揉到发红发热,直至出现火辣辣的感觉。在冬季如能经常搓揉外耳可以达到活血驱寒、防治感冒的目的。

2、摩擦耳廓


  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这样可以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

3、擦耳轮


  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10余次,别看方法简单,对于缓解上班族常见的颈、肩、腰、腿痛,以及头痛、头晕很有效果。

4、拉耳朵


  摩擦完毕,该上下提拉耳朵了,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顶端10余次,此法对情绪急躁或身有病痛的人有镇静、止痛、退热、清脑的功效,然后是捏耳垂。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10余次,可防治头晕、眼花、近视、耳鸣、痤疮、*褐斑等症,是美容方法。

5、双手扫耳


  用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就会听到“嚷嚷”的声音。每天坚持数次,每次20下,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身健体。

(一)避噪音


  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噪音的干扰。

(二)戒挖掏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三)慎用药


  尽量避免应用耳*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而损害听力。

(四)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五)熄肝火


  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因此,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六)多补肾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3月3日全国爱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