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男童因长期耳屎问题导致做全麻手术的新闻引起了不少父母的注意,宝宝的耳屎该不该掏真是个老大难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掏吧,因为不当掏耳屎导致感染引发耳炎的事例比比皆是;不掏,耳屎堵塞影响听力的新闻又触目惊心。
耳屎是什么?有何作用?在确定耳屎该不该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耳屎”到底为何方神圣?在人体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图片来源:网络
●学名:耵聍
●别名:耳屎、耳垢
●组成成分:油脂、脂肪酸、蛋白质、*色素、溶菌酶、微量元素等
●日常居住地:外耳道外1/3的软骨部
●类型:“干耳”、“油耳”
干耳:即耵聍腺分泌出来的耳屎变干形成的片状物;
油耳:即分泌的耳屎是油性的,类似黏液。
图片来源:网络
●外貌特征:
⑴淡*色的片状或微粘稠状;
⑵棕*色、黑褐色的团块状,可软可硬;
⑶黑褐色或黑色,团块状或长筒状,比较硬;
简单来说耳屎就是耳道内经过改造的汗腺的分泌物,是一种灰色、橙色或淡*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
小小耵聍,大大作用
“耳屎、耳垢”听起来就不太讨喜,恨不得马上让它消失,但这小小的耳屎作用还不小呢。
●抑菌:耵聍中的某些成分,对侵入耳内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保护耳道:耵聍成分中因为脂质的存在,耵聍可保护耳道内的皮肤,避免过于干燥;还可以避免水滴、沙砾等异物进入,损坏耳膜;
●防噪音:正常分泌的耵聍数量,可以有效过滤和缓冲强声波对耳膜的冲击;
●保温保湿:能够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对鼓膜的运动状态起到保护作用;
这样看来,耳屎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必然不能轻易乱处理,但不处理又怕堵塞宝宝耳道,到底该怎么做呢?
宝宝的耳屎,到底要不要掏?
多数情况下,不需要!
宝宝的外耳道未发育成熟,而且耳内皮肤很娇嫩,外耳道大多呈扁平缝隙状,操作起来非常不易。
给宝宝掏耳朵时,并不像给自己掏那样能有明确的感受。用棉棒给宝宝掏耳朵,只是凭借宝妈的感觉来判断深浅、方向,很有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随着宝宝说话、进食和打哈欠时下颌的反复运动,普通的耳垢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此外,擅自给宝宝掏耳朵,还会存在一定危险哦~
图片来源:网络
危险一:造成鼓膜损伤,影响听力!
宝宝年纪小、好动,而我们又不像给自己掏耳朵时一样可以控制好力度,稍不留意就可能导致耳道皮肤受损,增加细菌以及真菌的感染几率,引起外耳道炎。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鼓膜的损伤,从而影响到听力。
图片来源:网络
危险二:棉絮掉落在耳朵里!
棉签上的棉花很有可能会掉落在宝宝耳朵里,这样反而对耳朵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危险三:把耵聍推向耳道深处!
也许你运气一些,宝宝也配合,有掏出来一些耳屎,但掏耳屎这个动作也把剩余的耵聍推到了更深的耳道中,让耵聍被堵得更深。
宝宝的耳朵,如何正确清理?
01、在洗脸时清洗外耳即可
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
耳朵比较脆弱。特别是小宝宝,可以用宝宝沐浴露轻轻地沿着宝宝的耳廓搓揉,仔细地把耳朵的分泌物清理干净,然后擦干或用棉签吸干。
如果新手妈妈动作不熟练怕水进入宝宝耳朵,也可以用湿润柔软的小毛巾给宝宝擦拭。
图片来源:网络
3到6岁的宝宝:
大部分有自理能力,能够自己做基本的清洁。家人除了要告诉宝宝不要让水进入耳朵外,也要嘱咐宝宝不要用手抠外耳道口。
02、外耳道口可用生理盐水擦拭
由于宝宝的外耳道口比较隐秘,很容易藏着一些污垢。
对于3到6岁的宝宝,宝妈可以告诉宝宝不要乱动,然后用消*的棉球沾上生理盐水,帮宝宝擦拭外耳道口及有污垢的角窝处。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可以理解大人表述的意思,但是对于3以下的宝宝,如果宝宝实在不配合,家人也不要强迫,避免伤到宝宝。宝妈们可以等到宝宝熟睡后,再帮宝宝做清理。
03、按摩耳廓、帮助耳屎脱落
妈妈如果担心耳屎会让宝宝不舒服,也可以帮宝宝按摩耳廓,就像做抚触一样,特别是小宝宝,妈妈动作轻柔一些,宝宝不仅感觉到很舒服,也会促使耳屎掉落一些,这样也清理了耳道内的环境。
不过也不要因此就放松警惕,此处我们说的不清理耳屎是最好不要自己清理耳屎,对于特殊情况,最佳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解决。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建议及时带宝宝就医:
耳屎分泌旺盛,耳道被耳屎堵住;
宝宝一直说耳朵痛、痒,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可能会经常拉扯耳朵;
宝宝听力有所下降,需要反复多次呼叫或更响的声音才能听到。
宝宝的听力,这样来保护!宝宝灵敏又脆弱的耳朵,保护起来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宝宝感冒发烧流鼻涕也可能伴随中耳炎发生,除了到相应门诊就诊外,也可以同时到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
一岁以内:出生后第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时各检查一次
一岁以上: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
图片来源:网络
?不置身于高噪音环境中
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如果声音大于60分贝,超过1个小时就会损伤内耳的细胞,造成听力损失。
?不使用声音刺耳的玩具
在给孩子选购玩具时,不要因宝宝喜欢响声大的就买,如果父母觉得音量刺耳,就不要再给小朋友使用了。
?学游泳前检查耳道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宝宝还小的时候便带孩子去学习游泳了,需要注意的是学游泳前一定要带孩子检查一下耳道,耳朵进少量的水没有问题,但如果耳朵里有很多耳屎的话再进水就很容易引发外耳道炎。
?不用力擤鼻涕
擤鼻涕太用力时,可能将鼻咽部的一些分泌物压到中耳咽鼓管内,诱发中耳炎,也可能影响到听力。因此擤鼻涕时建议交替鼻孔进行,同时注意控制力度。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耳屎属“屎科”,可它是个好东西哦,是耳朵的天然清洁剂。
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清理的,但是妈妈们在给宝宝做好洗澡刷牙这些日常护理之外,也要注意检查一下耳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喔~
点赞+在看,给宝宝贴心呵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今天是年3月3日
也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
“保护听力,终生受益”
爱耳护耳,从我做起
活动中,各年龄段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的爱耳教育活动。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朗朗上口的儿歌,耐心细致地讲解了耳朵是我们五官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引导幼儿了解伤害耳朵会对生活、学习带来不便。运用有趣的谜语、爱耳小游戏,使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了解用耳不当会损害耳朵,学习保护耳朵的方法。
通过“爱耳日”主题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了爱耳、护耳的知识,增强了幼儿保护耳朵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全国“爱耳日”,请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都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耳朵,聆听生活的美妙!
观看视频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爱护耳朵的小动画,请家长们播放给小朋友们看哦!
观看完小动画,请小朋友们争做“小小爱耳宣传员”把我们学到的护耳知识告诉更多的人吧!
了解“爱耳日”
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最重要的门户,听觉是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听觉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有一些爱护小朋友耳朵的知识,爸爸妈妈快来看看吧!
一、避免噪声污染医生解读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儿童稚嫩的听觉器官,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带儿童到音乐声太大的娱乐场所,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
二、避免意外伤害医生解读切莫让儿童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粘膜损伤、感染,从而使听力下降。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若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若是头部受到外伤,也容易波及到内耳,影响听力,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
有些家长喜欢用发夹、耳勺等给孩子挖耳朵,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中耳炎,严重的可以导致耳聋。
三、防止外耳及中耳的污染医生解读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
儿童感冒时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细菌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此外,有的小朋友淋浴、洗头或游泳时污水进入耳内也很容易导致耳内感染,影响听力。
四、积极防治疾病医生解读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应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儿童患急、慢性中耳炎时,更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
爱耳护耳从小做起家园携手共同保护!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很多人却忽视了对耳朵的保护。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借此契机,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提高对听力保护的重视及预防听力损失的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听力损伤。一
耳朵的结构及功能耳朵是五官中一个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听觉外,也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可分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几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后果会很严重,甚至可能造成失聪,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耳朵。
二
如何保护耳朵1教育应由儿童开始
很多小孩子经常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己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儿童去看医生。
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避免耳朵进水
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朵发炎。如果不慎进水,可以让头部向进水一侧的耳部倾斜,一只脚抬起,患侧的脚轻轻蹦跳,耳道内的水就可以顺着外耳道自然流出。也可以用棉签把耳朵的水吸干,但在使用棉签的时候要注意棉签不要进入耳朵过深,以免伤害到耳蜗,对听力造成伤害。如果耳道内的水不能及时清除,医院就诊,让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清理耳道内的积水。
家长给孩子洗头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进水。3不要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用力向外呼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对侧。或者用纸巾放在双侧鼻孔的前方,不压鼻孔,只是轻轻用力从鼻孔向外呼气,将鼻涕擤在手绢中。4不要经常掏耳朵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无须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掏耳朵过频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到耳道甚至耳膜。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频率,而且不能用太尖锐的东西掏耳朵。
5避免噪声侵蚀耳朵
过大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6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走路、上班用耳机听音乐,这样时间长了对耳朵很不好。特别是高音量的音频声会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7避免使用耳*性药物
用药不当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性药物。当儿童患有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任何不当或超剂量使用都有可能导致耳聋。
8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9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耳朵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它、保护它。以上这些保护耳朵的小方法都非常有用,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声明: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添加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