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听力
享受美好生活
“左一片,右一片,
隔座山儿看不见,
圆圆的脑袋一座山,
兄弟两个住两边,
各种声音能听见,
从小到老不相见。”
小朋友们,猜到是什么了吗?
向下滑动查看
年3月3日,是全国第22次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耳朵健康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各班老师利用爱耳日这个契机用各种形式向幼儿介绍爱耳护耳的有关知识,向孩子们介绍了爱耳日的意义,及耳朵的构造、功能,开展趣味听力小游戏,让幼儿知道耳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伤害耳朵,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耳朵是孩子感受这个美丽世界的途径之一,保护孩子的听力,就能保护孩子的健康。下面介绍一些听力保养的措施。
一、避噪音
过大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当我们觉得噪声很大的时候可以戴耳塞、耳罩等来保护耳朵。要注意远离噪声。
二、戒挖掏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无须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掏耳朵过频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到耳道甚至耳膜。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频率,而且不能用太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三、慎用药
尽量避免应用耳*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而损害听力。
四、常按摩
耳部保健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五、防进水
洗头、洗澡时应防止水流入耳内。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朵发炎。如果不慎进水,可以让头部向进水一侧的耳部倾斜,一只脚抬起,患侧的脚轻轻蹦跳,耳道内的水就可以顺着外耳道自然流出。也可以用棉签把耳朵的水吸干,但在使用棉签的时候要注意棉签不要进入耳朵过深,以免伤害到耳蜗,对听力造成伤害。如果耳道内的水不能及时清除,医院就诊,让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清理耳道内的积水。
六、不要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用力向外呼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对侧。或者用纸巾放在双侧鼻孔的前方,不压鼻孔,只是轻轻用力从鼻孔向外呼气,将鼻涕擤在手绢中。
七、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八、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很多小孩子经常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己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儿童去看医生。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还有很多我们不经意的小动作,实则隐藏着大风险。比如,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等坏习惯,对听力也是一种慢性伤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风声、雨声、歌声、祝福声,声声入耳;思念、挂念、牵念、短信念,念念关心。全国爱耳日,祝福大家:耳聪目明,耳听佳音,耳福满满,生活美满!
总策划:*晓芸
图文:欧小芳审稿:刘勤
编辑:朱湘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