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鞋类丨男外耳式四眼鞋设计
TUhjnbcbe - 2021/3/29 0:24:00
文章来源:中国设计师联盟作者:不详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外耳式鞋是产于18世纪的“修道士鞋”,其结构几乎和现在最普通的外耳式鞋一样。美国大兵及世界上许多*人所穿的*靴,是典型的三节头外耳式,这种结构的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专为伞兵设计的,能延用至今,可见无论是结构上还是性能上都是相当卓越的,当然也说明了外耳式鞋的生命力之强。

跟内耳式鞋不同,外耳式鞋由于其后压前的特点,造型变化非常丰富,受到各个年龄层次的男女消费者的欢迎。外耳式鞋虽有两节头和三节头之分,但其结构的变化主要在鞋耳,而鞋耳的变化又要跟楦的头型的变化和谐一致,比如尖头楦和尖形或尖圆形鞋耳相配,方圆头楦和方圆鞋耳或梯形鞋耳相配。同时要注意鞋眼、鞋卡和鞋环等配件的搭配,比如大圆头*靴就该用明鞋眼,眼圈件最好用铜制的六方形的,以体现阳刚之气。而休闲类则可用暗鞋眼,不用眼圈,以体现其随意性。下面以图4—15为例,说明外耳式鞋的基本设计方法。

图1-1男外耳式四眼鞋结构图

01

男外耳式四眼鞋结构分析

1、外耳式鞋也使用男女素头楦,各种参数与内耳式鞋楦的参数基本相同。

2、暗口门,外踝耳扇前尖点在OQ线向下8mm左右处,这个点是外耳式鞋的关键点,此点如果偏上,则使穿脱以及出楦困难,偏下则使鞋耳太大,影响美观。

3、耳扇前尖里踝高于外踝3-5mm,并且里踝要前于外踝2-3mm,以纠正人们视觉上的偏差(错视)。

4、外耳式鞋的保险皮可以和两节头鞋的保险皮一样,也可以做成40mm长12mm宽的长方块或其它形状,还可以用后筋皮。

5、由于外耳式鞋是后帮压前帮,后帮是外耳式鞋的重点,且由于鞋耳是外耳式鞋的关键,因而设计时要从后帮着手,后帮的前端线一般与VH线相平,如果靠前,虽然有利于穿脱,也便于出楦,但有可能因前帮过短而造成比例失调(超长楦除外);向后如果超过VH线5mm,则有可能难于出楦,并有可能将口门或锁口线撕坏。

6、外耳式鞋常常设计成中腰鞋,中腰鞋的鞋口一定要超过踝骨,距楦底楞线可在65~80mm之间。如果鞋口平踝骨下边缘点则会磨脚,平踝骨凸点则会使鞋口变形(向外张大),影响美观。中腰鞋的鞋口多设计为软口,内衬海绵,以增加舒适性。后跟口(后弧线上口)的线型可以和普通皮鞋一样,也可以吸收运动鞋后跟口线型的长处,后者不光线型优美,而且穿着舒适。

结构设计和样板制作

02

1、用美纹纸贴半楦。

2、画好背中线、后弧线和底中线,找出V、H、O等9个点并作出VH、OQ、E′F、E′P等四条基本控制线,E′点在E点之前10mm处(每减少一个鞋眼就从E点向前10mm)。

3、从O点向下8mm为外踝鞋耳前尖O1点,锁口线就在OQ线上,锁口线的长度一般为5mm左右,不超过6mm。

4、定O2点,O2点是里踝鞋耳前尖点,里踝鞋耳前尖比外踝鞋耳前尖高3mm,前2mm。

图1-2男外耳式四眼鞋设计图

5、两翼后端点在F点较为常见,如图流畅连接O1F和O2F,通常是先画好O1F线(此线要如图画成弓形,不可太直),然后再画O2F线,此线应有近与O1F线重合,但需注意,O2F线也必须是一条流畅的弧线,不能有接头的痕迹。

6、在∠O′V′E′范围内圆弧鞋耳,这是外踝;将O2与此弧线流畅连接为里踝鞋耳前端线并打上里踝标记。注意,鞋耳的前端线通常不能设计成向后倾斜的线型,因为向后倾斜的鞋耳一般会给人以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

7、在∠VE′P范围内圆弧鞋耳,大致顺着E′P线向下向后流畅地经过K点附近到达Q点,这是鞋口线。后帮的鞋口线与后帮高均与内耳式鞋相似,只是鞋耳的上端圆弧应略大于内耳式鞋,以免显得拘谨,从而与外耳式鞋整体的奔放的风格不相一致。此外,内外踝两耳之间也有空开5~6mm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讲述。

8、鞋眼:距边13mm作背中线的平行线为鞋眼线,第一鞋眼距VH线10~11mm,第四鞋眼距E′P线12mm,平分出四个鞋眼。

9、前帮:从V点向上20mm为V2点,V2点为前帮后端点。从O1点向后10mm为O3点,,曲线流畅连接V2O3为前帮里外踝后端线,V2O3与O2F相交处为O4点。务必要让这条弧线从第一第二鞋眼中点附近经过,如果太前则有可能将断帮位置暴露在鞋带的前面。

10、鞋舌:从E′向后6~8mm为E″点,E″为鞋舌顶点;过E″点作背中线的垂线,沿着该垂线向下25mm为E0点。从V2点沿里外踝前帮后端线向下30~35mm为V3点,直线连接E0V3为里外踝舌边线。鞋舌也可以到平面上去做,如图5-25。

11、后帮展平:用美工刀将外踝后帮刻下进行展平处理,将其贴平到牛皮纸上,后弧线及鞋眼等的处理跟两节头鞋相同。然后复制一张里踝后帮,注意从O2至背中线以及从O2至F点的线条必须与楦上所画线条一致,最好用直锥将O2F线刺过去。剪下样板后要分别将里外踝的锁口线标清楚,锁口线一般在鞋耳前尖向上6~8mm处,不可太上,一般车3针,方向是与OQ线平行,要让整个锁口线受力,而不能只让锁口线的某一点受力,否则会因受力不均而撕坏鞋面或造成断线掉线。

12、测量从A点至F点的距离并记下,展平时要保证这一段长度不能减少,一般要加长6~10mm,相当于插了一个跷,保证了V点附近马鞍型曲面受力的平衡我,使得出楦后鞋面不会下塌变形。

图1—3前帮展平

13、前帮展平:揭下前帮贴样,将贴样的背中线与对折纸中心线贴平,VO之间有意识地皱掉2mm。AF之间不能压死,要先检查这一段的长度,如果AF之间的长度低于楦上尺寸,则如图开一刀至O1,以O1点为圆心,将O1F这一块向后旋转,使AF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在楦上测量的长度(6~10mm)。将V2O3连接为前帮里外踝后端线。将O2F按楦上的图形连接。放帮脚余量并作出里外踝区别,按线剪下并打上定针点即成净样。在净样的基础上加上压茬量(一般为7mm)和折边量(一般为4~5mm)即为画料样。

14、鞋舌:取对折纸,把头帮与舌头相接处的线条画在对折纸上,将V2点标出。鞋舌中线长度为V2E″另加3mm起跷,E′E″=6~8mm。在中心线上设定A,V2A=3mm。鞋舌的边宽为B,V2B=35mm,曲线流畅连接V2B。

图1-4鞋舌

15、里样设计:①前帮里样:帮脚收6mm,按里踝做,与后帮相接处放10mm压茬。②后帮上口放3mm修边,与前帮相接处放8~10mm压茬。③后缝上口收2mm,下口收5~6mm,将此两点流畅连接。④鞋舌里样:与前帮相接处放10mm压茬,其余同净样。里样设计如图:

图1—5里样设计

外耳式鞋变化万千,比如本例将前包头断开就成了三节头外耳式,后帮更是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分割,鞋耳的造型也可以进行无穷的变化,比如镶耳式鞋、外耳式围盖鞋、外耳式花三头鞋(燕尾式)等,将花三头去掉又成了镶腰式,镶腰式是在前后帮之间镶接一个横贯里外踝的跗腰部件,这种鞋的色彩常常不是单一的,往往跗腰这一块的颜色要深于其它部位,或者用色泽较暗纹理较粗的绒面革作为前后帮,而用光滑发亮的正面革做镶腰,以突显其光亮高贵。镶腰部件形体的特点是鞋耳前部长、腰窝部位窄,且通常是向下向后倾斜的弧线。镶腰当然可以做成尖耳式或钎带式,等等。将镶耳式的鞋耳向前延伸,又可以变化为前开口式;将鞋耳压在前帮口门之上,而鞋耳的下端又被压在前帮的两翼之下,这样前后翻转,互相压接,就显得生动活泼。平常应多动脑筋,多作一些这一类的变化,以满足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求新求异的要求。

女外耳式鞋也颇受中青年女性的欢迎。设计这类鞋时要注意体现女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要避免男外耳式鞋的方方正正的造型,应以圆润妩媚的曲线为主,特别是鞋耳。但追求时尚的青春少女往往会有反常的猎奇心理,比如上世纪末流行的厚底女鞋,一寸多厚的粗笨傻气的泡沫底,呆头呆脑的厚大歪斜的鞋头,古怪粗犷不甚讲究的线型,形成了古朴而又浪漫的风格,特受青春少女的喜爱,无论是南北东西,不管是城市乡村,这种鞋随处可见,而且不像一般的一阵风就过去了,着实流行了好几年。有时候,求新求异的女性会讨厌妖柔俏丽的普通耳式鞋,却偏爱棱角分明、线条粗犷、风格比男耳式鞋还要硬朗的耳式鞋。作为设计师,也要经常揣摩这些心理变化,特别是中小鞋厂的设计师,假如能精心捕捉到先机,妙笔生花,常常能出奇制胜,使自己一举成名。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会立即处理

报名课程请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鞋类丨男外耳式四眼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