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痤疮是一种觉见皮肤病。中因青春期性腺成熟,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中皮角化堵塞皮脂腺口以至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炎症,多发于面、背、胸部,属祖国医学的“肺风粉刺”、“壮疙瘩”等范畴,认为是肺热熏蒸,血热郁滞肌肤,或过多食用油腻,辛辣食物,脾胃积热上蕴皮肤所致。
症状
初起皮疹为暗红丘疹,中心有黑头,后逐渐形成脓疮,红肿硬结,脓肿或囊肿。愈后局部可有色素沉着和疤痕。
治疗
操作步骤
1、三棱针
取耳尖、耳后静脉(上、中、下三处),大椎点刺放血,并于大椎穴拔罐。头面部痤疮,加尺泽放血。腰背部痤疮,加委中放血。
2、梅花针
对米粒状痤疮,行重叩法出血;豆粒状,尤其是脓疮性囊状型,以三棱针点刺,并挤出恶血及乳酪状物。
3、鑱针
划割耳廓突起部致微出血,部位:耳轮,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轮脚,耳屏,对耳屏。横向划割,每次共3~5针,划口长度0.5厘米左右。
4、锋勾针
在两肩胛间区寻找反应点(红色丘疹),挑刺出血,并拔罐。
5、火针
细火针点刺肺俞,膈俞,脾俞,大肠俞,速刺下留针,深度2~3分。
疗程
2~3个疗程,每疗程5次,每周2次。
不同的针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主治,这就是“新九针”的特异性,临证前必须熟练掌握各种针具的用法与主治,才能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针具进行治疗。另外在运用“新九针”时要因证、因人、因地、因时,选用不同针具、不同手法、不同配针、不同配穴的“四不同”辨证观点而施治。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师怀堂先生认为“新九针”的形状不同,其作用也各异,临证时要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分别选用不同的针具而调之。先生在运用“新九针”调理寒热虚实证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经验。
临证善于多针配合以求取得速效、实效。师老认为用针如用兵,不同的针有各自的特异性,同时又有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的整体性特点,因此首先要熟悉各种针具的性能与用途,然后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取不同针具,使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以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新九针”在临床运用时,大多数病症都需要多针配合,但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配针也不同,临证须认真审视,灵活选用,不可拘泥,或单一使用,或多针配合,但也并非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要适可而止,切忌盲从,以防伤及正气,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作为一名针灸医师应做到精研岐*,胆大心细,心存仁术,行方智圆,技法熟练,非此者,不是一个好的针灸医师。
喜欢针灸的盆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