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可能会引发耳廓鳞状细胞癌
某患者五年前耳朵长了冻疮,刚开始只是发痒,抓破后有一些*水,由于没有在意所以未进行特殊处理。
随着时间推移,耳廓上的冻疮开始逐渐溃烂、流血、流液,并在创面结痂慢慢形成了一个“洞”。
该患者就诊时被诊断为右侧耳廓鳞状细胞癌伴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医院多科专家的通力合作下进行了复杂的手术并转危为安。
专家表示,耳廓鳞状细胞癌早期可表现为屑状斑丘疹、有瘙痒感,搔抓时易出血,会逐渐发展为硬结,之后表面溃烂、糜烂或形成菜花样肿物。
该病发展非常缓慢,出现转移再就诊就已晚了,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是腮腺淋巴结,然后是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和颈后上淋巴结。
因此,当发现耳部冻疮,抓破流血、流液时要引起足够重视,医院处理。
牙齿松动可能与癌症有关
某患者牙齿发生松动后决定拔掉再镶一颗,然而拔除后数日内总感到牙龈肿胀,即使服用消炎药也不见好转。
随着病情加重其它牙齿也逐渐松动了,他这才意识到问医院就诊,最后被诊断为下牙列牙龈鳞细胞癌。由于发现还不算晚花了八个小时将肿瘤切除了。
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部位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最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如毛囊漏斗、皮脂腺导管、末端汗管)角质形成细胞,多出现在头皮、面部、颈部和手臂等暴露部分。
患病早期可出现溃疡,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开口,瘢痕部位的溃疡长期不愈时也可出现癌变。
鳞状细胞癌是怎样形成的?
鳞状细胞癌往往会在炎症、睑缘溃疡等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病,也有部分病例是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如乳头状瘤或皮样囊肿等。
鳞状细胞癌在发病早期可在下睑出现局限性小结节,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少数患者有色素沉着。根据临床发展情况,可将鳞癌分为菜花型和溃疡型两种类型。
菜花型
菜花样(或乳头状)型起初为浸润性小斑块、结节或溃疡,进而会隆起或呈乳头状以致形成菜花样。
菜花型多见于面部和四肢,颜色为淡红至暗红,底宽、质硬,表面可看到毛细血管扩张并附着鳞屑和结痂,顶部常有钉刺样角质。
溃疡型
溃疡型肿块表面有溃疡,溃疡面大而深,基底部高低不平。溃疡面形状与火山口的外形相似,边缘隆起呈外翻状。
溃疡型肿瘤发展很快,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如转移到淋巴结。
鳞状细胞癌的诊断
鳞状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并且男性多于女性,由于病变多继发于慢性皮肤损伤所以会发展成浸润性硬块,然后逐渐变为斑块、结节或疣状损害。
其表面可形成溃疡或菜花样增生,接触时有坚实感,底部会出现浸润而且边界模糊不清。
肿瘤组织往往充血,边缘呈污秽暗*红色,表面有结痂。结痂脱落后会形成溃疡,表面常有脓性渗出,易出血。病变早期往往不痛不痒,后期可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健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