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解字系列释耳
TUhjnbcbe - 2024/10/25 16:20:00

耳,甲骨文、金文构形均为一只耳朵之形,有从内到外呈喇叭状的开口,以接听外界声音,象形。配音“er”,上声,为“二、儿”之合音。构意是头之“二儿”,指两只耳朵挂在头部两侧,犹如两个孩儿依附在大人身旁之状。本义是耳朵,为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引申为听力、听觉、听说、侧旁、退后、而已、然而等。也作语气词。

《虞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夏书·禹贡》导洛自熊耳。《商书·高宗肜日》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周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周易·鼎卦(第五十)》巽而耳目聪明。鼎,黄耳金铉。《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鲁颂·閟宫》龙旗承祀,六辔耳耳。《传》耳耳然至盛也。《朱注》耳耳,柔从也。《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昭公七年》赂以瑶瓮玉椟斝耳。《注》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为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国语·周语下》耳以听名者也。《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庄子·天运》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周礼·夏官·大司马》获者取左耳。

《释名·释形体》耏也。耳有一体,属著两边,耏耏然也。《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说文》主听也。象形。《段注》主听者也。者字今补。凡语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广韵》主听也。又,辞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字系列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