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日常生活中,宝宝的长相经常被当作谈资,出现在人们的茶余饭中,更有甚者会通过孩子的面相来判断宝宝是否聪明。
“你家孩子眼睛又黑又亮,一定是个聪明的娃。”
“某某的孩子脑门就是大,人家孩子一定聪明。”这类的夸赞,大家一定都有所耳闻。
对于“聪明相”的说法,绝大部分家长在听后会一笑了之,并不拿它当真,可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一脸聪明像”是有一定科学依据作支撑的。
“一脸聪明相”有科学依据,有这些面相的宝宝,智商高人一筹
一:饱满的额头
天庭饱满,额头宽大的宝宝,一般情况下意味着有更大的脑容量,这类宝宝在智力上,天生便具有一定的优势,宽大的脑门还意味着宝宝的前额皮质层发育更为完善,这种发育优势带给孩子更好的自控能力,在成长过程中会比较执着。
二:灵动的双眸
眼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宝宝的智商高低,注意力不集中的宝宝,经常表现为目光涣散,不灵动。
孩子的视力在胚胎时期就开始逐步发育了,出生三个月后,宝宝的视力便能够基本分清眼前的颜色了,因此这时候的宝宝往往更喜欢鲜艳的物体。
绝大部分在满6个月后,他们视线已经可以自如的跟随物体的移动了,如果宝宝很早眼光就能随着物体转动,并且很灵动,这样的宝宝一定都是上帝的宠儿,意味着大脑视觉信号发育好。
三:纤长大耳
有研究显示,人类的耳朵高度稍稍超过眉头,这样的人听力更好,如果宝宝的耳朵长的高,耳廓大,证明他们的听力很敏锐,“耳聪目明”的宝宝往往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更有智力发育优势,能够敏锐捕捉到声音和视觉信号。
0到3岁是开发大脑智力的*金期,妈妈们别错过了
虽说决定宝宝智力高低的绝对因素是先天遗传,但家长们在后天的引导培养也绝不容忽视,0-3岁的成长阶段,是大脑可调控的关键期,也是开发大脑智力的*金期,把控好细节引导,帮助宝宝重塑“聪明大脑”是每位妈妈的义务和责任。
一:1岁宝宝的智力开发,要靠日常交流以及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1)日常交流的表达方式,加入肢体动作更有效
这一阶段的宝宝和妈妈的交流更像是一场“我来表达你来猜”的游戏,家长需要做到正确判断孩子的意图,并把他的意思总结出来,用简短的词汇重复性的告知宝宝。
这种方式对提高宝宝的记忆力有很大好处,同时妈妈若是能在表达过程中加入生动的肢体语言,宝宝的印象会更深刻。
2)手部的精细动作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3个月时,家长们要多和宝宝握握手,这是手部锻炼的基础动作;
4到6个月时,可以逐步训练宝宝的握物能力;
7到9个月时,让宝宝试着拿起细小的物体,可以加强手眼协调能力。
10到12个月时,训练已经精细到每一根手指,这样才能练就灵活的双手。
二:2岁宝宝的智力开发,要靠精细化动作和大动作的协调过度
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两岁的宝宝大都已经能跑会跳,并且精力异常充沛,宝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征,锻炼孩子的各项能力。
1)精细化运动的逐步加深
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和宝宝一起做手指操。选择选择质量良好,颜色鲜艳的积木,和宝宝一起玩儿。
白纸彩色画笔也不要少,让宝宝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随意的画。尝试让宝宝独自吃饭,学会穿衣,穿鞋,洗手等日常事宜。
2)大动作的发育适度加深
让宝宝自己走路,并且学会上下楼梯,休息时到有山有水的自然中,让宝宝畅快的玩,生活中带宝宝进行一些球类运动,让手脚并用动起来。
三:3岁宝宝的智力开发,是一个全方位进阶的过程
1)数值概念的灌输
3岁的宝宝,智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逻辑能力日渐增强,我们可以让宝宝接触这些:
带孩子到超市中,让孩子看物品的标签及价格,让孩子对数字有最初的概念。
2)生活感知力的传递
带孩子去公园,商场和游乐场等场所的途中,让孩子认识路边的指示牌,记住重要的参照物,提高孩子的方向感和观察能力。
3)逻辑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看完故事书或绘本,让宝宝把书中的故事告诉家长,可以锻炼宝宝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找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或古诗,妈妈们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唱,一起读。
4)好奇心的调动
生活中多向宝宝提问,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是智力发育的良好助力。
宝妈们,你家宝宝有上文提到的“聪明相”的表现吗?你是如何培养孩子智力发育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