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谈小五官大科学之六从ldquo [复制链接]

1#
科普微报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

科普图片制作:*麟

作者:王斌全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医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眩晕症认识的历史变革:

《医学从众录·眩晕》:风火痰为眩晕之标,脾肾虚为眩晕之本。

《景岳全书·眩晕》: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西医:疾病观点已然陈旧

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脑梗后遗症美尼尔氏综合征

现代前庭医学

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

眩晕症认识的历史变革

RóbertBárány(-)年因对内耳前庭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耳神经生理学的创始人,温度试验、旋转试验的发明者。祖国医学治疗耳石症比西方早年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约占20%~30%,目前手法复位治疗是主要方法。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喻嘉言曾于顺治三年(年)成功运用复位技术治疗耳石症。比年Epley发明Epley复位法早了年。

耳石症发现和诊治的西方发展历史

17世纪,西方医学认为“天旋地转”是幻觉,是巫术诅咒所致,需要放血、驱邪……年,Barany首次提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年,Dix和Hallpike提出了Dix–Hallpiketest年,Schuknecht提出了嵴顶结石学说年,Hall提出了管结石学说年,Epley提出了Epley复位法

耳石症手法复位的技术发展历史

年手法复位第一次由Epley报道年耳石机械治疗仪在第次法国耳鼻喉科年会上亮相年我国首台三维滚轮耳石机械复位系统应用于临床

梅尼埃病认识的历史变革

《皇帝内经.灵枢》: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法国Flourens第一次提出半规管与平衡的关系ProsperMeniere博士年第一次提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耳聋病变部位在半规管Politzer首次提“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的阶梯化治疗发展

年中华医学会《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从单一的药物治疗发展为:生活调整+饮食控制+情绪调整+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前庭康复的多元、多维、个性化、精细化的综合治疗手段

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现历史

最早在公元2世纪由希腊名医阿莱泰乌斯提出了偏头痛头痛(migraineheadache)的概念,认为头晕和头痛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经常形影不离

年Brandt教授首次提出前庭性偏头痛的概念

年Barany协会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年国际头痛学会将前庭性偏头痛列为偏头痛的一种分型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出现5次前庭症状持续5min到72h有或无先兆偏头痛病史至少有50%的前庭症状和1个或多个偏头痛特点:头痛为一侧、搏动性,中、重度发作;恐声、恐光;视觉先兆。不符合其他前庭疾病或偏头痛标准

未来医学:人工前庭植入

针对慢性前庭损伤或者双侧前庭损伤患者,借鉴目前已经成熟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发展出了人工前庭植入技术,利用内置运动传感器感知头位和体位变化信息,从而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入中枢。目前国外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主要用于双侧前庭功能损伤患者

小结:这五个故事告诉我们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影像学、内镜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发展使疾病的诊断治疗更加准确、快捷和微创。分子靶向治疗和肿瘤综合治疗手段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头颈部肿瘤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科普微报》

荣获山西省最具影响力

科技新媒体平台称号

第43期总第期

医学第31期

主编:王斌全

常务副主编:郭述真

作者:王斌全

责任编辑:朱咏梅王磊

科普图片制作:*麟

编辑部主任:刘国昇

策划部主任:李惠斌

新媒体策划编辑:*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