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运用耳廓诊断疾病,在《*帝内经》中早已记载。古代医学已经注意到通过观察耳廓的位置大小、厚薄形态及颜色诊断脏腑机能。耳穴按压疗法的理论体现有三方面:
其一为中医理论,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多为劳逸失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病后失养,胃中不和等病因所致,与心、肝、肺、肾、脾等脏腑有关。耳穴治疗是通过经络作用达到运行气血,调理阴阳脏腑,从而治疗疾病。
耳与经络关系密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均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足阳明胃经,循颊车上耳前。手太阳小肠经,由目锐眦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从巅至耳上角。
耳与脏腑也有密切联系,《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其二为全息医学理论,全息医学理论认为,人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表达为人体的整体,故整体的疾病亦可以反映到人体的某一局部,耳作为一个局部器官,相当于一个倒置的人体在耳内的阳性反应点(耳穴点),可以反映人体的某些疾病,通过对该阳性反应点的调整就可以治疗体内的某些疾病。
其三西医学认为,耳的神经分布丰富,通过对耳的神经有规律的相关性刺激(即耳穴治疗)就可以调节兴奋与抑制状态,失其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一、耳廓的表面解剖及分布规律
1、解剖位置
(1)耳轮:耳廓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2)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
(3)耳轮脚:耳轮深人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
(4)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在内轮的内侧。
(5)对耳轮上,下脚:对耳轮向上,向下的分支。
(6)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陷。
(7)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8)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9)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垂相对的隆起。
(10)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1)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2)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2.分布
耳廓正面耳穴的分布,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手脚朝上,脏腑和肢体器官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耳垂:相当于面部;
耳屏:相当于鼻咽部;
对耳屏:相当于头部;
对耳轮:相当于躯体;
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耳舟:相当于上肢;
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耳轮脚:相当于隔肌;
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
耳穴贴压:是在耳穴表面贴数硬而光滑的丸状物以刺激耳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的
疏通经络
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防病治病
优点
见效快
无创
无*副作用
简便易行
适应症
精神、神经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失眠
取穴:神门、脾、心、枕、皮质下、垂前
操作流程操作前
用物准备:治疗盘、棉签、探穴棒、镊子、弯盘、压豆板、75%酒精。
评估患者
操作中
定位
皮肤消*、脱脂、再次定位
耳穴压丸
观察
操作后
协助取舒适体委
注意事项
整理
用物预处理
贴压时间:三天
每日按压3-5次
每次1-2分钟
按压手法:
(1)对压法。
用拇指、食指置于耳廓的正面、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上的贴压物,拇指食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寻找通胀明显的位置。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压迫20~30秒钟,使贴压处出现沉、重、胀、痛感。可在耳廓前面和背面相对进行贴压,其刺激量则更大。每日按压3~5次。本法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属于泻法。对于实证、年轻力状者、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2)直压法。
以指尖垂直按压贴压物,至贴压处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穴区4~6次,每日按压3~5次。此法也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强度弱于对压法。
(3)点压法。
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不宜用力过重,以贴压处感到胀而略感刺痛为度,每穴每次可点压20~30次,每日3~5次,本法也是补法。
(4)揉按法。用指腹轻轻将贴压物压实,然后顺时针带动贴压物皮肤旋转,以贴压处有胀、酸、痛或轻微刺痛为度。每次每穴轻轻揉按4~5分钟,每天3~5次。此法属于补法。
注意事项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和皮肤感染。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6、夏季多汗,宜勤换。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9、扭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本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