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到冬天,皮肤就和健康较起了劲面对形 [复制链接]

1#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使“喜冷”的病菌一天天“活跃”起来,皮肤也因此遭了不少罪,尤其是一些干性皮肤的人。一不小心,皮肤就和健康较起了劲,形形色色的皮肤顽疾,挡都挡不住。

下面谈谈几种冬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冬季瘙痒症

冬季的天气干燥,皮肤也会干燥,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痒起来让人忍不住想抓。冬季皮肤瘙痒一般刚开始并不严重,开始可能只局限于一处,但渐渐地可能会因为抓得过猛,导致皮肤发炎、抓痕,引发湿疹、脱屑、皮肤变薄,甚至细菌感染,常常阵发性发作,影响入睡。皮肤瘙痒发生部位多是大腿内侧,小腿伸侧及关节周围等处。老年人为多见,干性肤质的人也容易出现,并常在洗澡后出现。

防治措施:对于皮肤瘙痒,不要出现瘙痒就想抓挠,平时要接触水或清洁剂时,戴上手套,洗澡不要过勤,水不要太烫,使屋内空气尽量湿润;沐浴时不宜用肥皂等脱脂作用强烈的洗涤剂,避免搓擦;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中尽量减少情绪激动。另外,茶叶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锰,可保护皮肤,提倡每天适量饮茶。必要时可用药物止痒,如局部外用薄荷醋酸铝搽剂、复方樟脑醑等。

手足皲裂

手足皲裂也是一种冬季常见皮肤病,肌肤骤受寒冷风燥,皮下汗腺分泌减少,角质增厚,失去弹性,在皮肤受到损伤或化学物质的刺激下,手指、脚跟、手脚掌侧,有增厚出现,易发生皲裂,也可因患手足湿疹、冻疮并发此病。走路还会出现足部裂口、刺痛,甚至出血、感染。这种病和遗传有关,缺乏维生素人群也容易患此皮肤病。

防治措施:对于手足皲裂,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护手部、足部,衣服鞋袜要宽松干燥。如果出现皲裂,因为患病地方角质层较厚,康复起来需要较长时间,可局部外用尿素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等。过敏性体质的人还要补充维生素,减少酸碱化学产品对皮肤的接触。此病病程较长,冬季要多吃滋补气血的食物。

冻疮

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

防治措施: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冻伤

冻伤是因人体在极其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血液循环不好,使暴露在外面的皮肤发生炎症的情形。其主要症状是: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发红、变硬,继而患处的皮肤发紧发亮,之后变为灰白色,可能有小水疱形成。如果处理及时,一般是能够使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很快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受冻时间太长或处理不及时,冻伤会导致局部坏疽,甚至需要做截肢处理,问题就严重了。

防治措施:严冬季节皮肤暴露处应当保护,如出门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罩。涂少量凡士林可减少皮肤散热,也有保温作用。要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要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坐久了、立久了要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冬季室外工作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以增加抗寒能力。有人外出时喜欢饮酒挡寒,但酒后血管扩张,增加人体热量向外发散,反而不利于抗寒,且容易引起感冒。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

冬季皮肤病将不再让你担忧。

供稿:医院聂敏艳

通讯员:诸珺

编辑:熊恕周芸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