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北省整形美容协会常见整形美容外科手术 [复制链接]

1#
北京荨麻疹医院咨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414/8846498.html

河北省整形美容协会

常见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草案)

河北省整形美容协会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制定本规范。

第一节眉部美容外科技术

眉提升术

第二节睑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重睑术

二、下睑袋矫正术

三、上睑下垂矫正术

第三节鼻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隆鼻术

二、驼峰鼻矫正术

三、鹰钩鼻矫正术

四、鼻翼缺损修复术

五、鼻尖美容术

六、鼻小柱及鼻孔美容术

七、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术

第四节耳廓美容外科技术

招风耳矫正术

第五节口唇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唇裂术后上唇畸形修复术

二、重唇美容术

三、酒窝形成术

四、唇系带延长术

第六节颌面美容外科技术

一、颞部填充技术

二、顴部美容技术

三、颏形成术

四、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第七节面部除皱美容外科技术操作

第八节乳房美容外科技术操作

一、隆乳技术

二、乳房肥大缩小技术

三、乳头内陷矫正技术

四、乳头肥大缩小技术

五、乳房下垂矫正技术

第九节脂肪抽吸与腹壁形成技术操作

一、负压脂肪抽吸术

二、超声脂肪抽吸术

三、腹壁形成术

第十节会阴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处女膜修复术

二、阴道松弛缩紧术

三、阴蒂肥大缩小术

四、阴道再造术

五、小阴唇肥大缩小术

六、阴茎延长术

第一节眉部美容外科技术

眉提升术

1.鱼尾纹明显。

2.上睑皮肤松弛。

3.眉下垂或眉形欠佳。

4.近期接受前额部提升术效果不佳者

1.上睑皮肤张力过大,睑闭合困难。

2.有瘢痕增生趋向者。

3.有出血倾向、感染灶、糖尿病、心理障碍者等。

1.专科情况双眉区有无感染及破溃;眉松垂程度;额肌肌力是否正常等;

2.全身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1.设计外宽内窄的新月形,切口位于眉区上缘近毛根处。

2.常规消*铺巾。

3.局部麻醉。

4.按术前设计切除眉上区的皮肤,切除皮肤宽度要适当。彻底止血:将切口内缘皮下组织深层上提至切口上缘处,分内、中、外3点固定于切缘下额肌筋膜上,在眉梢侧注意勿损伤额肌和面神经的额肌入肌点。

5.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6.嘱患者睁眼平视,检查双眉位置是否对称。

1.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2.5~7d拆线。

1.血肿。

2.感染。

3.双侧眉形不对称。

4.切口与眉毛之间的距离较大。

5.瘢痕明显。

1.切开、止血、缝合,严格执行微创原则。

2.切口外侧勿损伤额肌及面神经的额肌入肌点。

3.切口要紧密靠近眉缘。

第二节睑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重睑术

1.精神正常,无心理障碍的美容就医者。

2.睑裂细小、上睑皮肤悬垂于睑缘、睫毛平直或上睑臃肿的单睑,主动要求手术者。

3.原为重睑,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多层皱褶、重睑皱襞变浅者。

4.原为重睑,但重睑皱襞窄、浅或形成内双者,睫毛平直,眼睑缺乏立体感。

5.上睑皮肤松垂、内高外低呈“三角眼者”,假性上睑下垂。

6.两睑不对称者。

7.轻度内翻倒睫者。

1.精神状态不正常,或有严重心理障碍,要求不切合实际的重睑形态者。

2.有出血倾向,高血压、糖尿病尚未控制者及患有肝、肾、心脏疾病者。

3.先天性弱视,内、外眼及眼周有急、慢性感染者。

4.面瘫睑裂闭合不全者。

5.各种原因所致眼球过突或眼睑退缩者。

6.家属坚决反对者。

7.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功能不良者。

1.重睑皱襞的宽度取决于睑板的宽度,一般为6~8mm宽(正常静止的闭眼位)。

2.重睑线应与上睑弧度平行,且睑缘全长一致。

术后次日复诊换药,局部涂眼药膏,术后5~7d拆线。

1.血肿及水肿。

2.感染。

3.瘢痕。

4.上睑沟凹陷。

5.上睑下垂,切口至睑缘处臃肿、角膜溃疡。

6.上睑退缩和上睑出现除皱褶线外的不规则皱褶。

7.重睑皱褶过高。

8.上睑皱褶消失或变浅。

9.重睑过窄。

10.重睑皱褶宽度不对称。

11.提上睑肌无力,面部感觉异常。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沿设计重睑线切开上睑全层皮肤,可切除部分切口投影下的眼轮匝肌并暴露睑板前组织及提上睑肌腱膜,依情况切除或不切除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必要时依具体情况切除部分上睑皮肤和过多的眶内脂肪,彻底可靠地止血。

4.直视下用5-0~6-0丝线、尼龙线或其他缝线,先内、中、外三点定点缝合,将切口上、下唇皮肤创缘与提上睑肌腱膜或睑板前筋膜间断缝合,使之粘连固定,形成重睑。

5.定点缝合后,嘱美容就医者睁眼观察双重睑形成的宽度、弧度、长度及双侧对称性,均满意后,缝合剩余皮肤。

术后24h换药,术后5~7d拆线。

二、下睑袋矫正术

(一)经皮肤入路睑袋矫正术

1.下睑皮肤松弛者。

2.眶隔弹性降低,眶隔脂肪膨出者。

3.眼轮匝肌肥厚且松弛者。

4.下睑睫毛内翻者。

1.要求保留眼轮匝肌圆枕者。

2.内眼及眼周有感染性疾病者。

3.瘢痕体质者。

4.高血压及出血性疾病、糖尿病者等。

1.专科检查。下睑皮肤、眼轮匝肌松弛程度及眶隔脂肪膨出情况,下睑有无退缩及睑球分离,内眼及眼周有无炎症。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

3.如服用抗凝药物者须停药2周以上。

1.常规消*铺巾。

2.画线设计。沿下睑缘下1~2mm平行于下睑缘至外眦部,然后沿鱼尾纹方向折向下方1.0cm左右画线。

3.局部浸润麻醉。

4.按画线切开皮肤,在皮下或眼轮匝肌下剥离至下眶缘水平,彻底止血。

5.切除切口下松弛的一条眼轮匝肌,暴露眶隔,如眶隔脂肪过多,则切除多余的脂肪,如眶隔膜松弛,则缩紧眶隔膜。

6.将松弛的眼轮匝肌在外眦部重叠或碶形切除5~8mm缝合缩短,悬吊缝合外眦韧带。

7.嘱患者睁眼仰头向上看,嘴大张时,切除下睑多余的皮肤,在下睑无明显睑球分离,缝合皮肤。切除的皮肤定量必须准确。

8.用5-0或6-0缝线缝合皮肤

1.切口涂眼药膏。

2.包扎压迫24h。

3.术后5~7d拆线。

1.血肿。

2.感染。

3.下睑外翻。

4.下睑瘢痕增生。

5.双侧明显不对称。

6.切口线距睑缘过宽,缝线痕迹明显。

7.眶隔脂肪去除过少、过多或明显不均匀。

(二)经结膜入路睑袋矫正术

下眶隔脂肪过多或膨出,形成囊袋样外观,且无皮肤及眼轮匝肌松弛者。

1.内眼及眼周有感染性疾病者。

2.高血压及出血性疾病者。

3.月经期。

1.专科检查检查眶隔脂肪分布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在下穹隆结膜下距睑缘2~3mm处做5~10mm长的横切口,切开睑结膜。

4.钝性剥离眶结膜,轻微压迫眼球,下眶内脂肪即刻膨出,切除各组眶隔脂肪的疝出部分,彻底止血。

5.切口酌情判定是否缝合。

1.结膜囊内涂眼药膏。

2.包扎压迫1h。

3.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1.肿胀、感染。

2.眶隔脂肪仍脱垂或眶内凹陷。

3.双侧明显不对称。

三、上睑下垂矫正术

1.轻度下垂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下垂1~2mm。

2.中度下垂上睑缘遮盖瞳孔上1/3,下垂3~4mm。

3.重度下垂上睑缘下落到瞳孔中央水平线,下垂4mm以上。

1.额肌肌力测定。

2.提上睑肌肌力测定。

3.上直肌功能测定。力弱者术后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4.排除“重症肌无力”和“下颌瞬目综合症”。

1.血肿。

2.矫正不足。

3.矫正过度。

4.睑闭合不全。

5.睑内翻到睫。

6.穹窿部结膜脱垂。

7.睑缘弧度不佳。

8.睑外翻。

9.暴露性角膜炎。

(一)提上睑肌缩短上睑下垂矫正术

提上睑肌功能障碍,轻中度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动度在5mm以上的就医者。

1.常见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沿设计重睑线切开上睑全层皮肤,切除切口投影下的一条眼轮匝肌,深达上睑睑板及肌筋膜浅层。

4.暴露睑板全长及其上缘提上睑肌附着处,在提上睑肌与睑结膜之间注入生理盐水1.0ml,在睑板浅层沿皮肤切口弧形切断提上睑肌腱膜1.5~2.0cm,于切口内、外两侧分别向上剪开1.0~1.5cm,形成一肌瓣,将其向睑缘迁移8~12mm。用5-0或6-0缝线固定睑板前缘4~5针。剪除多余提上睑肌。

5.缩短提上睑肌,一般每矫正1mm上睑下垂,须缩短4~6mm以上的提上睑肌。

6.按切开法重睑术式缝合皮肤。

7.加压包扎,

术后48h解除加压包扎并更换敷料,术后5~7d拆线。

(二)阔筋膜悬吊上睑下垂矫正术

中、重度上睑下垂。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切取一条阔筋膜,制成悬吊用筋膜条备用。

4.沿设计重睑线的内1/3和外1/3各做一个切口,深达上睑睑板。

5.在眉上方做内、中、外3个2~3mm长的切口,深达额肌表面。按W形悬吊法,将筋膜条通过以上5个切口,固定于上睑睑板和眉上额肌组织中。

6.调整、缝合并固定悬吊筋膜条,使之张力适度,缝合皮肤切口。

7.加压包扎。

术后48h解除加压包扎并更换敷料,术后5~7d拆线。

(三)额肌筋膜瓣悬吊术

中、重度上睑下垂,特别是提上睑肌动度小于4mm,下垂量达4mm以上的重度上睑下垂者;额肌动度在10mm以上者。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沿重睑设计线切开上睑皮肤,深达上睑睑板。

4.沿重睑切口上缘皮下分离至眉上0.5~1.0cm,并横行切断额肌,在其两侧剪开1.5~2.0cm,在额肌深面分离形成额肌瓣,瓣宽1.5~2.0cm。

5.成形额肌筋膜瓣隧道可沿眶隔内、眼轮匝肌后或皮下制作,剥离隧道达眉上0.5~1.0cm。

6.通过隧道将额肌筋膜瓣与睑板上缘缝合固定,使睑缘在睁眼时位于角膜上2mm左右。

7.彻底可靠地止血。

8.检查无误后缝合(同重睑成形术)

9.结膜囊内涂敷多量抗生素眼膏,眉区及眼部加压包扎。

术后48h解除加压包扎并更换敷料,术后5~7d拆线。

矫正不足,复发,局部瘢痕。

第三节鼻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隆鼻术

1.低、中鼻形者。

2.鼻端低平者。

3.典型鞍鼻畸形者。

4.鼻背软组织有足够量者。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选择鼻前庭切口、鼻孔内切口、鼻小柱旁切口或蝶形切口等入路,切口以隐蔽且利于操作为好。

4.沿鼻翼软骨和鼻骨表面骨膜下分离形成相应的假体植入腔隙。

5.压迫止血。

6.置入雕塑好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的鼻假体,如外形不佳或置入后不稳定,应重新雕刻调整,确认无误后,缝合切口。

术后24~48h换药,术后7d拆线。一旦出现并发症,宜于原切口入路取出假体后,对症处理。

1.感染及血肿。

2.植入物发生排斥反应或下移造成皮肤破溃外露。

3.植入物偏移。

4.植入物有体表投影。

二、驼峰鼻矫正术

1.常规消*,包头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

3.在大翼软骨和鼻侧软骨之间做双侧鼻内切口,切开鼻骨下缘骨膜。

4.在鼻骨浅面行骨膜下剥离,上达鼻根,两侧达上颌骨额突。

5.亦可经鼻翼缘切口或鼻前庭切口,将鼻背软组织在鼻骨膜前面分离。

6.用专用鼻骨凿截除鼻骨的顶部,再截断其基底部。

7.手法缩窄鼻背,成形鼻梁。

8.缝合切口,用碘仿纱布填塞鼻腔。

9.用塑形塑料或薄石膏板妥善外固定。

术后3d抽出鼻腔填塞物。术后7d拆线,并拆除外固定。

三、鹰钩鼻矫正术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采用鼻端部蝶形切口或双侧鼻前庭联合切口,切开皮肤。

4.鼻翼软骨表面分离。

5.在鼻翼软骨穹隆部上方切除部分鼻中隔软骨,还常需凿除隆起的鼻骨。

6.再将鼻翼软骨和鼻中隔软骨缝合固定,上提和抬高鼻尖。

7.缝合切口,用碘仿纱布填塞鼻腔。

8.鼻外轻加压包扎或行鼻背部外固定(同驼峰鼻矫正术)。

术后2d抽出鼻腔填塞物。术后5~7d拆线。

四、鼻翼缺损修复术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根据鼻翼缺损的大小、形状,选用合适的方法修复。

(1)等分缝合法。

(2)V-Y缝合法。

(3)Z成形术法。

(4)各种皮瓣法、包括鼻唇沟皮瓣转位法等。

(5)耳郭复合组织移植法。

4.缝合。

术后视情况换药,术后7d拆线。

五、鼻尖美容术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根据鼻端、鼻尖形状,选用合适的方法。

(1)扁平鼻尖;V-Y成形法,鼻翼软骨内侧脚穹隆部拉拢缝合法,耳部软骨或组织代用品植入法。

(2)过低鼻尖:鼻翼软骨成形法或同时做鼻翼缘梭形切除术;耳部软骨或组织代用品植入法。

(3)高鼻尖:鼻小柱降低术;鼻翼软骨内侧脚部分切除术。

(4)球形鼻尖:去除鼻翼软骨内侧脚间多余组织,并将两脚穹隆部在中部缝合。

术后视情况换药,5~7d拆线。

六、鼻小柱及鼻孔美容术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根据鼻小柱及鼻孔形状,选用合理的方法。

(1)鼻小柱倾斜:Z成形术法。

(2)鼻小柱短宽:梭形切除术加V-Y成形法。

(3)鼻小柱缺损:皮管法;各种皮瓣法。

(4)鼻孔较大:鼻翼软骨成形法。

4.鼻孔内支撑物固定,缝合切口。

术后视情况换药,5~7d拆线,2周后拆除支撑物。

七、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术

唇裂修补术后的患侧鼻翼塌陷,鼻孔过大、过小,鼻基底宽大,与健侧不对称和鼻小柱偏斜等。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术的关键步骤是鼻翼软骨的松解移位和悬吊等(其具体技术详见美容外科学专著)。

同隆鼻术。

同隆鼻术。

(一)鼻翼悬吊术

1.方法一

(1)在患侧鼻翼缘内侧做切口,分离和显露患侧鼻翼软骨。

(2)从健侧鼻翼沟进针,穿过健侧大翼软骨弓背部及中隔软骨,到达患侧鼻翼软骨内侧穹隆部。

(3)将患侧的鼻翼软骨悬吊至正常位后,结扎固定,形成错位愈合矫正鼻翼塌陷。

2.方法二

(1)在健侧鼻翼做一长约0.5cm的切口,深达皮下。

(2)将高强度缝线通过此切口,穿过患侧大翼软骨弓背部及中隔软骨,将患侧的鼻翼软骨悬吊至正常位。

(3)最后在健侧鼻翼沟切口的皮下结扎。

3.方法三缝线路径及操作方法基本同方法二,不同点就是缝线两端均穿出皮肤,在鼻外加碘仿纱布卷结扎固定,此方法可靠性差。

4.方法四(外脚切开悬吊法)鼻孔下缘有单纯的下垂时,可将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切开,将上方的一半上提固定,一般与健侧鼻软骨缝合,或穿出鼻唇沟,在皮下结扎。

(二)鼻孔过大矫正术

1.Y-V成形法Y的两壁位于鼻翼基底,主干位于鼻孔基底,按Y形切开皮肤、肌层,前移三角瓣,呈V形缝合,缩小过大鼻孔。

2.Z成形法鼻翼基底为Z字的一角,另一角位于鼻孔基底,将鼻孔基底三角瓣与鼻翼基底互换,缩小鼻孔。

(三)鼻孔过小矫正术

1.V-Y成形法将鼻翼基底做V形切开,呈Y形缝合扩大鼻孔。

2.Z成形法将鼻翼基底作Z字的一角,另一角在鼻翼外侧,两角互换扩大鼻孔。

(四)鼻尖低平合并鼻翼塌陷矫正术

鼻小柱过短,可采用鼻小柱V-Y成形术增高鼻小柱的方法;同时,可行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缝合术或外侧脚内移固定,使鼻尖提高而矫正鼻翼畸形。若鼻小柱仍短,还可行复合组织移植术(常用耳廓软骨移植术)或隆鼻术矫正。伴有鼻翼塌陷者,可行鼻翼悬吊术矫正。

第四节耳廓美容外科技术

招风耳矫正术

6~7岁健康儿童,耳廓发育已达到成人耳廓大小,可手术矫正,重建对耳轮及对耳轮上、下脚、耳舟及三角窝等。

1.局部或全身患炎症等疾病者。

2.年龄过小,耳廓过小者。

1.专科检查详细检查局部畸形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胸部X透视,酌情检查肝肾功能等。

局部浸润麻醉;儿童不合作者可用全麻。

首先在耳廓前用亚甲蓝标出对耳轮,对耳轮上、下脚及上、下脚结合部和三角窝。亚甲蓝针穿透全层,标出耳软骨的对耳轮位置,然后再耳廓背侧标出皮肤切口位置,按画线切开皮肤,分离两侧皮缘并暴露耳软骨及针刺亚甲蓝着色点。为形成软骨对耳轮等,根据对耳软骨的不同处理方法有如下不同术式。

1.软骨条切除缝合术

(1)按前述设计对耳轮等,并切开耳后皮肤,分离切口两侧皮肤瓣。

(2)显露对耳轮设计线,以设计线为中心,切除1.0~1.5mm长的软骨条。

(3)前凸缝合切口两侧软骨缘,形成对耳轮和其上、下脚等。

2.软骨平行切开法

(1)沿着色点平行切开3条耳软骨全层,中间线与着色点一致,内、外两条线平行于中间线,相距1.0-3.0mm。

(2)贯穿缝合,在内外侧两切缘贯穿褥式缝合3-5针,成小于90度的锐角,即刻形成对耳轮等结构,矫正招风耳,然后切除耳后多余皮肤后缝合皮肤。

3.软骨管法

(1)以着色线为中心,用小的砂轮摩擦除去部分软骨使软骨变薄形成锲形沟,宽6~8mm。

(2)在锲形沟两缘全层平行切开穿透软骨,并行卷曲缝合成管状。再将两切口外缘褥式缝合,使软骨管前凸形成对耳轮等,并矫正招风耳。

(3)切除耳后多余皮肤,适度压迫包扎。

4.缝合法轻度招风耳可用此法。

(1)亚甲蓝常规标定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以标定线为中心,宽度1~1.5cm,褥式缝合3针。

(2)从耳前皮肤进针,在皮下走行0.5cm后经皮肤出针,两线由原孔进针,分别垂直穿过软骨相对位置皮肤出针,其中一针原孔进针,皮下走行到对侧针孔出针,两线拉出缝合,两软骨面对合,形成前突的对耳轮,再重复缝合2或3针形成完整对耳轮。

1.用湿纱布填塞耳廓凹陷部分,耳后置小纱布块,用棉垫及绷带轻加压包扎,维持所需外形轮廓及位置,预防血肿形成。

2.酌情使用抗生素3~5d,术后5~7d拆线,良好外固定2周。

1.血肿。

2.感染。

3.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

4.双侧明显不对称。

5.复发。

第五节口唇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唇裂术后上唇畸形修复术

唇裂术后红唇,唇弓及上唇两侧不对称,瘢痕过宽或上唇长度过短、过长、过紧等不同程度的畸形等。

1.局部炎症。

2.全身感染性疾病。

1.专科检查确认无面部及鼻唇感染。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相应项目检查。

1.清洁口腔。

2.测量畸形范围,设计手术方案。

3.预制合适唇弓。

1.单侧唇裂术后畸形修复术

(1)常规消*铺巾。

(2)麻醉:局部麻醉或全麻。

(3)切口:按畸形范围设计切口线,切开畸形处皮肤、黏膜、口轮匝肌组织瓣,分离后可采用V-Y推进、双Z交叉或设计三角瓣插入法。

(4)缝合:准确对位,依次分层和间断缝合黏膜,肌肉和皮肤组织。

(5)凹陷畸形严重者,操作要点与一期唇裂修复术基本相同。

(6)唇弓减张,限制张口活动。

2.双侧唇裂术后畸形修复术

(1)常规消*铺巾。

(2)切口:按畸形范围设计切口线,切开畸形处皮肤、黏膜、口轮匝肌组织瓣,唇红畸形可采用V-Y成形、双Z交叉或两侧唇组织瓣滑行推进、双侧肌蒂岛状红唇瓣滑行推进等方法使红唇瓣对齐平整,无张力,恢复唇弓、唇珠自然外形。白唇畸形可采用V-Y成形、旋转推进、W形瓣、星形瓣等方法恢复上唇的高度和丰满度,以及口轮匝肌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双侧鼻翼对称。

(3)缝合:准确对位,依次分层间断缝合黏膜、肌肉和皮肤组织。

(4)唇弓减张,限制张口活动。

1.保持口腔清洁

2.术后用1%~3%过氧化氢擦拭伤口,红霉素软膏外涂。

3.根据情况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4.术后4~7d拆线。

1.伤口裂开,感染。

2.术后继发畸形。

二、重唇美容术

红唇过厚、红唇内侧口腔黏膜发育过度、红唇慢性炎性增生。

1.局部急性炎症。

2.全身感染性疾病。

1.专科检查确认无面部及鼻唇感染、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相应项目检查。

1.清洁口腔。

2.测量肥厚畸形范围,设计手术方案。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麻醉、阻滞麻醉。

3.按畸形范围在红唇皮肤或黏膜设计切口线,两侧横梭形或连续Z形切口,向外延伸到颊部、黏膜、锲形切除过剩的黏膜、增生肥大的黏液腺、适量的口轮匝肌。

4.准确对位,分肌肉和黏膜两层间断缝合。

5.唇外敷料压迫包扎。

1.保持口腔清洁。

2.术后用1%~3%过氧化氢擦拭伤口

3.根据情况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4.术后6~8d拆线。

1.伤口裂开。

2.伤口感染。

三、酒窝成形术

颜面部对称,颊部皮肤无松驰者。

1.局部急性炎症。

2.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1.专科检查确认无面部及鼻唇感染。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相应项目检查。

1.清洁口腔。

2.标记酒窝位置,设计手术方案。

局部麻醉,阻滞麻醉。

1.常规消*铺巾。

2.按定点在面部标出酒窝位置,可在口内相对颊黏膜做一小切口,钝性分离颊肌及其浅面组织至真皮下。

3.将黏膜下、肌层、皮下、真皮层缝合结扎,使面颊皮肤定点处真皮与肌肉粘连而出现酒窝。

1.保持口腔清洁。术后6-8d拆线。

2.术后3、5、7d随诊,如硬结增大,疼痛加重是感染表现,应拆开口内切口缝线或分开切口,引流感染灶,防止感染穿破皮肤而引起面部瘢痕。

四、唇系带延长成形术

在正常情况下,唇系带应附丽在上、下唇内侧的前庭沟至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黏膜与附着齦交线(即膜齦联合线)上。在婴儿出生后,随着牙齿的萌出与牙槽骨的生长,唇系带逐渐退缩,如退缩不好,其附丽位置发生异常,则可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及不良后果,必须及时进行矫正手术。

1.唇系带过短。

2.唇系带附着过低。

3.唇系带退缩不良。

4.影响义齿修复。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牵开口唇,用镊或持针器夹持系带两端基底附着部位。

4.沿系带两侧(粘膜侧及牙槽骨侧)将附着部分呈V字形切开,深达骨膜浅层,轻者做V-Y缝合,重者可做Z成形术延长系带。

5.将系带组织全部切除,口唇内侧黏膜创面与牙槽骨侧创面相对,形成菱形创面。

6.修整创缘黏膜。

7.将黏膜对正,对位缝合呈竖形直线。

8.口唇黏膜侧张力小,创面易于闭合,而牙槽骨侧因附着齦固定,张力较大,有时不能完全拉拢缝合。如有骨膜暴露,可覆盖碘仿纱布或消*锡箔后用牙周塞治剂保护伤口。

第六节颌面美容外科技术

一、颞部填充技术

双侧颞部凹陷,其程度已影响面形美的美容就医者。

检查头颅发育情况,智力是否正常,拍X线片检查有无明显颅骨畸形。

依据美容就医者颞部凹陷程度不同、面形特点及本人要求,画线确定填充范围及程度,选择填充材料,即固体硅胶、膨体聚四氟乙烯、游离脂肪瓣、玻尿酸注射及颗粒脂肪注射等。

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

1.硅橡胶填充术

(1)先以印模胶放于颞部取模,再依模型大小及形状雕削后消*。

(2)选择发际内头皮切口切开头皮、颞浅筋膜,暴露颞深筋膜,在颞深筋膜深面分出一略大于填充物的腔隙。填充间隙位于颞深筋膜深面或颞深筋膜深浅两层间的颞浅脂肪垫内,颞弓之上。

(3)将修好的硅胶置入腔隙,检查外形是否满意。

(4)关闭切口。

(5)另一侧手术方法相同。

2.膨体聚四氯乙烯填充术

(1)发际内头皮切口,切开头皮、颞浅筋膜,暴露颞深筋膜,在颞深筋膜深面分出一略大于填充物的腔隙。

(2)将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置入并充分展平于颞深筋膜深面或颞深筋膜深浅两层间的颞浅脂肪垫内。

(3)关闭切口。

3.颗粒脂肪注射填充术

(1)脂肪来源于自体的腹部、股部、臀上部。多采用注射器吸脂法取脂肪,在供区抽取所需的脂肪量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脂肪颗粒,静置滤除多余水分。

(2)用钝性针头将脂肪颗粒均匀地注入颞部凹陷区的皮下,然后轻轻揉平。

1.酌情用抗生素3-5d。

2.轻加压包扎3-5d。

3.6-8d拆线。

1.血肿。

2.感染、切口裂开、假体外露。

3.填充不足或过度,双侧不对称。

4.脂肪填充后液化、吸收或硬结形成。

二、颧部美容技术

(一)颧骨增高术

颧突或颧弓低平的健康成人。

同颊部、口内、鼻、眼部美容外科手术。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

3.做双侧上齿齦沟黏膜切口。

4.经过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和骨膜,行骨膜下分离达颧骨表面。

5.制作好颧骨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假体。

6.按颧骨的形状,将制作好的颧骨假体置入分离好的骨膜下腔隙中。

7.缝合或螺钉内固定。

8.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术后24h换药,视情况48h拔除引流条,术后5-7d拆线。

(二)颧骨降低术

颧突和颧弓明显高的健康成人。

同颊部、口内、鼻、眼部美容外科手术。

1.常规消*铺巾。

2.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3.做双侧上齿齦沟黏膜切口。

4.经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和骨膜,行骨膜下分离达颧骨表面。

5.截除或锉除部分颧突或颧弓。

6.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7.加压包扎。

术后24h换药,视情况48h拔除引流条,术后5-7d拆线。

三、颏成形技术

(一)颏前移术

1.颏前点后缩者(经测量确认确实后退者)。

2.下颌整体矫正手术需增加颏突度者。

1.全身情况差,或有器质性病变未愈者。

2.精神情绪不稳定,有心理障碍者。

3.下颌整体后缩而要求矫治咬畸形者。

拍摄全颌面断层及头颅骨颌侧位片。

双侧阻滞麻醉或全麻。

1.常规消*铺巾。

2.自一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到对侧第一前磨牙前庭沟做切口,行骨膜下剥离,显露骨面。

3.标记截骨线,于颏孔下方、根尖下、下颌骨下缘(颏部)上方1.0~1.5cm用微型电摆动锯水平截骨。

4.松动骨段前移到预定理想位置后,行微型钢板螺钉或钢丝结扎固定。

5.缝合入路切口。

1.按麻醉后常规护理。

2.保持口腔清洁。

3.应用抗生素。

4.术后8-10d拆线。

1.伤口裂开、感染。

2.颏神经损伤。

(二)颏后退术

经测量确认颏部过突过长者。

1.全身情况差,或有器质性病变未愈者。

2.精神情绪不稳定,有心理障碍者。

3.下颌整体前突而要求矫治咬畸形者。

拍摄全颌典面断层及头颅颌侧位片。

阻滞麻醉或全麻。

1.常规消*铺巾。

2.自一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到对侧第一前磨牙前庭沟做切口,行骨膜下剥离,显露颏孔下方下颌骨下缘。

3.标记截骨线,于颏部颏孔下方,下颌骨下缘上方1.0~1.5cm处水平截骨,移动骨块到预定位置后,行微型钢板螺钉或钢丝结扎固定。

4.缝合入路切口并包扎固定。

1.按麻醉后常规护理。

2.保持口腔清洁。

3.适量应用抗生素。

4.术后8-10d拆线。

1.伤口裂开、感染。

2.颏神经损伤,下唇麻木。

(三)颏部偏斜矫正术

1.经测定确认颏部偏斜不对称者。

2.面部不对称,经正颌手术后颏部仍不对称者。

1.全身情况差,或有器质性病变未愈者。

2.精神情绪不稳定,有心理障碍者。

3.有咬畸形而要求矫治者。

一般采用阻滞麻醉,必要时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

1.常规消*铺巾。

2.自一侧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对侧第一前磨牙前庭沟做切口,行骨膜下剥离,尽可能保留骨膜。

3.标记中线、按术前设计标记截骨线,按水平移位和梯形骨段旋转式移动颏骨段到对称位置后,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钢丝结扎固定。

4.缝合入路切口,压迫包扎。

同颏后退术。

(四)隆颏术

1.小颏和短颏者,虽咬功能基本正常,无错,但外观面部三停比例不适当,与Ricketts美容平面(鼻尖点到颏前点的连线)不符。

2.对于有严重的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盖、错、少数吃呈鸟嘴状畸形的患者,隆颏术是相对适应证。

1.询问病史,查血常规。

2.物理检查患者咬关系,面部三停比例关系。测量Ricketts美容平面。

3.检查局部皮肤、口腔黏膜、牙齿等有无感染性疾病。

1.根据Ricketts美容平面的测量结果,确定颏部隆起程度;根据面部三停比例关系,决定是否下延及下延的长度。

2.与美容就医者共同选定组织代用品,即固体硅胶,膨体聚四氟乙烯、羟基灰石微粒人工骨、自体骨或软骨等。术前用甲紫或亚甲蓝液标出需填充范围、位置,将填充材料雕修、消*后备用。

1.双侧颏孔阻滞麻醉,有时铺以切口和预分离区的骨膜表面浸润麻醉

2.口内黏膜切口。在齿龈沟唇侧纵行或横行切开黏膜、肌肉组织,至下颌骨颏突骨膜下,然后用骨膜剥离子紧贴骨质分到颏部,按预先设计范围分出骨膜下腔隙,将雕修好的填充材料放入其间隙内并认真调整位置,观察是否合适对称,行肌肉、黏膜二层缝合,用胶布皮肤外固定以防填充物移位。

3.颏下皮肤切口

(1)此切口在距颏缘1.0-1.5cm的颌下皮肤处,横行,长度一般为1.5-2.0cm。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骨膜下,沿骨质表面分离需填充区,造成一个椭圆形骨膜下间隙,其范围略大于填充材料。

(3)置入大小合适的填充物,可缝合固定填充物。

(4)皮下,皮肤间断缝合。术后轻加压固定包扎。

1.感染、切口裂开,假体外露。

2.假体偏斜。

3.下唇麻木,下唇自主运动失调。

4.颏神经损伤。

四、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下颌角肥大,咬肌肥厚。

下颌骨整体肥大而要法度矫治者。

1.专科检查确认无面部、耳周及口腔感染。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拍摄全颌曲面断层和头颅颌正侧位片,以及必要的项目检查。

1.仔细了解患者对畸形的心理状态和手术要求。

2.口腔清洁,洁治。

3.设计手术切口,切除大小。

基础加局麻或全麻。

1.口内法

(1)常规消*铺巾。

(2)切口:自下颌第二前磨牙前庭沟底至上颌结节后缘做切口,深达骨膜,行骨膜下剥离,显露下颌骨外侧面至下颌角,剥离咬肌附丽。

(3)截骨:标记下颌角安全截骨线,备槽后按截骨线截除下颌角三角状骨块,截骨面锉磨圆滑。

(4)咬肌修整:咬肌肥大者可于缝合牵引下电刀切除内中层部分咬肌。

(5)缝合:彻底止血,缝合咬肌附丽及入路切口,放置或不放置引流,加压包扎。

2.外口法

(1)常规消*铺巾。

(2)切口:采用耳后切口或下颌下缘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层,避开面神经下颌缘支后分离腮腺咬肌筋膜和咬肌至下颌角表面,切开骨膜,行骨膜下分离,剥离咬肌附丽,显露下颌角内外侧面。

(3)截骨及咬肌修整同口内法。

(4)缝合:止血彻底,分层缝合咬肌附丽、颈阔肌与皮下、皮肤,放置或不放置引流,加压包扎。

1.按麻醉后常规护理。

2.保持口腔清洁。

3.适量应用抗生素。

4.术后6-10d拆线。

1.伤口裂开、感染。

2.颏神经损伤,下唇麻木。

3.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

第七节面部除皱美容外科技术操作

1.面部动力性皱纹明显或虽不明显而要求手术矫治者,如额横纹、眉间纵纹、鼻根横纹、鱼尾纹等。

2.面颈部老化松垂明显或不明显却要求矫治者,如额、眉、上睑松垂,颊、颌部松垂,颌下、颈部松垂,等等。

3.除皱手术适宜年龄为35-65岁。如美容就医者强烈要求,而且存在面颈部老化征象,上述年龄范围可适当放宽。

1.全身主要脏器或血液系统病变,经内科医生会诊不能承受除皱手术者。

2.面颈部皮肤有感染性病灶者。

3.心理状态或求医动机明显异常者。

根据面部老化的表现不同分为额部除皱手术、颞部除皱手术及面颈部除皱手术基本术式。在此基本术式基础上根据老化的具体表现还可以组合,如额颞部除皱手术,颞面部除皱手术,面颈部除皱手术,颞面颈部手术及全面颈部除皱手术等术式。

1.额部除皱术

(1)局麻或全麻。

(2)安全线的确定:眉梢上1.5-2.0cm点定①,外眦点与耳轮前脚点连线中点定②,耳屏前2.5-3.0cm定点③,①②③点连线为安全线。

(3)切口选择:发际切口适于前额高(6m以上)者,发际后切口适于前额低(6m以下)者。

(4)平行于毛根毛囊斜行切开头皮。尽量减少毛根的损伤和切口愈合后的瘢痕宽度(即脱毛宽度)。

(5)额区在帽状腱膜下分离,颞区在颞深筋膜浅面分离。至眶上缘上1.5-2.0cm时,可进入骨膜分离,直至鼻根部、眶上缘、颧弓上缘。

(6)切除或切断眉间降肌、皱眉肌,以及眉上1.5-2.0cm的额肌。

(7)拉紧头皮瓣,切除多余头皮,缝合切口。

2.颞部除皱术

(1)局麻。

(2)按上述定点确定颞区安全线。

(3)切口选择:颞发际内切口适于各种患者,但有鬓角变窄、上提或消失的可,颞发际切口只适于眉梢与鬓角距离较大者,切口瘢痕略显明显。

(4)平行于毛根毛囊切开头皮。

(5)分离平面选择:颞浅筋膜浅面与颞深筋膜浅面均分离。分离的前界至眼轮外比缘。

(6)在眼轮匝肌外缘做3-5针放射状向外牵拉与颞浅筋膜重叠缝合,使松弛眼轮匝肌拉紧,除去颞部皱纹。

(7)如做两个平面的分离,将形成的颞筋膜瓣向后上提紧固定在颞深筋膜上。

(8)拉紧头皮瓣,切除多余皮肤后缝合切口。注意两侧外眦高度一致。

3.面颈部SMAS悬吊除皱术

(1)局麻或全麻。

(2)确定安全线。耳屏前2.5-3.0cm定点①;耳垂沟前4.5-5.0cm定点②;耳垂沟下4.0-4.5cm定点③。三点连线为颧、颊、颈区安全线,该线与额颞区安全线相连为整个额、颞、面、颈部的安全线。

(3)切口选择:鬓角后、耳屏前;耳后切口可位于颅耳沟的下2/3,或颅耳沟稍上方的耳廓侧;由耳后切口转沿枕发际斜向下4-6cm,也可进入枕发际约4cm。

(4)沿切口设计线切开。皮下分离先颞下部,然后面颊部,最后耳后颈部。分离颊部时在耳屏前3.5-4.0cm处注意紧贴皮肤剪断颧弓韧带及其伴行血管和皮神经,同时注意止血。

(5)颧、颊和颈区分离SMAS-颈阔肌瓣。沿耳屏切口前1.0cm垂直下4-5cm及沿颧弓横行向前分别切开SMAS,在腮腺区锐性分离成形SMAS瓣前缘直达腮腺前缘,如必须分离超过腮腺前缘时应以钝性分离为主,防止损伤面神经颧、颊及下颌缘支。

(6)于耳垂点向下前方将SMAS-颈阔肌瓣剪成前后两叶。前叶向耳前上方提紧,固定于颞浅筋膜上;后叶向耳后上方提紧,固定于乳突区筋膜骨膜上,其分叉点注意深层组织,固定成形耳垂沟。颈区的SMAS瓣重叠缝合,同时加强腮腺前壁,可防止腮腺膨出。

(7)皮肤瓣展平、提紧、固定,切除多余皮肤,切口细致缝合。先缝合固定外眦点、耳垂沟点及耳后点,再切除多余皮肤,缝合真皮层,结打在深层,间断缝合皮肤。

(8)检查两侧无出血,压迫包扎48-72h。

4.中面部除皱术

此种术式主要矫治鼻唇沟上段及拉紧松垂的眼轮匝肌下的脂肪垫

(1)局部浸润麻醉。

(2)下睑睫毛下1-2mm横行切口,即睑袋切口。

(3)切开至眼轮匝肌下缘,暴露眶下缘。

(4)切开眶缘骨膜,在上颌骨和部分颧骨体的骨膜下分离。

(5)分离后的骨膜及软组织向上提紧重叠,缝合骨膜及软组织。

(6)眼轮匝机向外上方提紧缝合在外眦韧带上。

(7)切除多余皮肤和眼轮匝肌,分层细致缝合切口。

5.额颞部除皱术

(1)切口选择同“额部除皱术”

(2)局麻或全麻,标记安全线同“额部除皱术”。

(3)先于颞部切开,行颞浅筋膜浅面(皮下)分离至眼轮匝肌外缘。

(4)再于额部切开,行帽状腱膜下和颞深筋膜浅表分离。

(5)上述分离完成后形成位于颞区的颞浅、颞中筋膜瓣,既含有面神经颞支的筋膜瓣。

(6)降眉肌、皱眉肌、额肌处理同“额部除皱术”。

(7)头皮瓣复位,向后上方提紧双侧颞支蒂瓣(含有面神经颞支的筋膜瓣),每侧固定3或4针。

(8)提紧头皮瓣,于前额正中、两侧额角及耳轮前角分别缝合固定5针。注意双眉高度、张力及两侧外眦角对称,然后切除多余皮肤。

(9)检查分离区无出血,加压包扎48-72h。

6.额颞面部除皱术

(1)确定安全线同“额部除皱术”。

(2)切口选择:将“额颞部除皱术”的切口延至耳垂下沟水平。因无耳后切口,尤适合于男性短发者。

(3)局麻或全麻。

(4)先行颞面除皱手术,再行前额除皱手术。

(5)分离、提紧、固定SMAS瓣同“面颈部除皱术”。不同处在于SMAS瓣是较小的前叶,而无耳下、颈部形成的后叶。

(6)皮肤瓣展平、提紧、固定,切除多余皮肤,切口细致缝合。

(7)后行额颞部除皱术,其操作方法及程序同“额颞部除皱术”。

7.颞面颈部除皱术

(1)确定颞、面、颈的安全线同“额部除皱术”。

(2)局麻或全麻。

(3)切口选择:同“颞部除皱术”和“面颈部除皱术”中的切口选择。

(4)先行颞部手术,其操作方法及程序同“颞面部除皱术”。

(5)后行面颈部手术,其操作方法及程序同“面颈部除皱术”。

8.全面颈部除皱术既额、颞、面、颈部除皱术。

(1)全麻加局麻。

(2)切口选择:同“额部除皱术”和“颞面颈部除皱术”中的切口选择。

(3)操作方法已于本节各部位除皱术中述及。操作程序:先始于颞部,然后下延到面颈部,再转至额部,从而完成额、颞、面、颈全面颈部除皱术。

9.内镜除皱术

(1)麻醉:局麻或全麻。

(2)切口选择:单纯额部除皱术进选择4个小切口,既①额发际内1.0-2.0CM,对着眉头外侧0.5CM的垂线上,纵切长1.0-1.5CM;②额发际内1.0-2.0CM,对着眉梢偏内(女)或偏外(男)的垂线上,纵切长1.0-1.5CM,颞部、面部除皱术时选择颞发际内耳上弧形切口,长约4.0CM。

(3)额部内镜除皱术

①以眉外侧1/3点为界将前额分成两个小的外侧部和一个大的中间部。

②分离外侧部:从颞缝处向下延伸至眶韧带部位(约为颞窝前界)行骨膜下剥离,然后在其外侧的颞深筋膜浅面分离。

③分离中间部:最好是在帽状腱膜下平面,向下至眶上缘、鼻根部。

④暴露皱眉肌、降眉肌后,从骨表面钝性离断皱眉肌,剪断或剪除降眉肌,最后剪断或剪除额肌。

⑤切口缘挂线,以专用固定钉固定在颅骨外板上。缝合切口。

(4)颞部内镜除皱术

①做颞发际内耳轮脚上弧开切口。

②颞浅筋膜浅面分离,前界达外眦上下的眼轮匝肌表面(此表面分离不需内镜)。

③颞深筋膜浅面分离,向前达固定带和眶韧带时改为骨膜下剥离:向下在颧弓浅面由后向前行颞中筋膜下剥离。

④分离后,形成由颞浅筋膜、颞中筋膜组成的含有面神经颞支的颞支蒂瓣,将此瓣强力向后方提紧,缝合固定在颞深筋膜上。

⑤切除多余头皮,缝合切口。

(5)颞面部内镜除皱术

①切口与颞部的浅深分离同“颞部内镜除皱术”。

②经颧弓骨膜表面向下至达颊部,在腮腺-咬肌筋膜表面小心钝性分离,腮腺区以纵向分离为主,咬肌区以横向分离为主。

③在避开面神经颧支的情况下钝性离断颧弓韧带。

④悬吊提紧固定:鬓角下约0.6cm和鬓角内各做一纵行切口,长约0.6cm,只切至真皮浅层。两切口距离约1.0cm,通过两个小切口,用真皮埋入法缝合SMAS层,用力向后向上提紧固定在颞深筋膜上。

⑤提紧固定颞支蒂瓣。切除多余头皮,缝合切口。

10.面部悬吊除皱术此种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疗效持续时间短,适于上面部皱纹及面颊部皮肤松弛的年轻就医者。

①切口设计:双侧颞部区安全线外发际内,及前额正中鬓角内定点设计切口。

②局麻:按肿胀麻醉配液。

③分离:在两侧颞区和前额正中区设计切口处切开头皮2.0-3.0cm至骨膜浅层,在骨膜与帽状腱膜间钝性分离。前面剥离范围至眶上缘,两侧紧靠颞深筋膜浅面钝性分离至颧弓上缘,切口向上后分离至顶枕部上。

④悬吊固定:将分离的复合皮肤组织瓣向上后移位,拉紧松垂皮肤并舒平皱纹,可用螺钉或缝合、包扎等方法固定。

1.包扎固定5-7天或更长,保证分离的复合组织瓣错位愈合。

2.按麻醉后常规护理。

3.适量应用抗生素。

1.血肿注意术中彻底止血,术后适度加压包扎及应用止血药物。

2.神经损伤严格在安全分离平面进行分离,尤其是危险区。

3.皮肤坏死浅层分离要防止损伤真皮下血管网和皮肤的主干血管。

4.秃发斜行切口,减少损伤毛囊毛根,缝合要无张力;边距不超过2个毛根,间距要适当,防止过宽;对合严密,过窄易引起皮缘缺血,瘢痕增宽。

5.色素沉着术中彻底止血,术后适度加压包扎可预防血肿、瘀斑吸收后引起的色素沉着,一旦发生,3-6个月多数可消失。

1.额部除皱术切除额肌时,注意勿损伤紧邻额肌的脂肪层。

2.面颈部分离时易出血的部位有:颧弓韧带处,眼轮匝肌外眦附近,鼻唇沟附近,颈部的颈浅静脉走行部位,这些部位如有出血须确切止血,以防并发血肿。

3.分离形成SMAS颈阔肌瓣应注意如下问题:①尽量不损伤腮腺筋膜;②绝不能进入咬肌筋膜下,以防止损伤面神经分支;③于咬肌前缘离断SMAS-颧颊部筋膜时,尽量靠SMAS侧;④颈部分离SMAS-颈阔肌瓣时注意勿损伤瓣深面的耳神经;⑤SMAS瓣前叶的颧弓骨膜固定,不能超过耳屏前1.7cm的范围。

4.所谓颞支蒂瓣是指由颞浅筋膜、颞中筋膜组成的含有面神经颞支的筋膜,颞部或额部分离时,要紧贴颞深筋膜浅面分离,才能保证颞中筋膜的完整性,进而保证不损伤面神经颞支。

5.内镜面部除皱术的术后效果较SMAS-颈阔肌技术面部除皱术差,并发面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也较大,尤其是在离断颧弓韧带时更易损伤面神经颧支。

第八节乳房美容外科技术操作

一、隆乳技术

女性乳房体积小于ml,平胸体型,失去曲线美,又称小乳症。对小乳症的女性可以进行乳房增大手术(简称隆乳术)。注意选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的假体。

(一)乳房硅胶囊假体植入法隆乳术

1.先天乳腺发育不良。

2.哺乳后乳腺萎缩,轻度松垂(I度)。

3.乳腺癌手术后胸大肌保留,双侧乳房不对称。

1.全身或乳腺有感染。

2.乳癌术后有复发或转移倾向。

3.条件不具备而自身需求过大,乳腺腺体过少者。

4.心理准备不足。

5.有瘢痕增生史或确定瘢痕体质。

1.专科检查确认双乳区及腋窝无炎症包块等疾患,无乳腺增生包块等。

2.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必要时行乳腺超声波等检查。

术区皮肤准备,标志画线画出乳腺腺体的外周,选择大小、形态适合的假体。

1.局部麻醉;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通过乳晕、腋窝、下皱襞等隐蔽切口入路,剥离出胸大肌后间隙,但不能超出乳腺腺体底盘的外周(略大于乳房假体),填塞及压迫止血。

4.植入假体,确认假体植入形态良好后,依次缝合胸大肌(腋窝切口除外)、乳腺、乳晕切口、皮下及皮肤。

腋窝切口须于乳腺上方加压包扎3-4周,术后3天换药,8-10天拆线,2周后开始乳房按摩。术后4周禁止提重物或上举上肢。

1.纤维包膜挛缩国外文献报道平均高达40%,最高到75%以上,为难免的并发症,可二次松解包膜再次植入假体。

2.假体位置异常分离并矫正位置二次植入。

3.假体破裂随时间的延长,破裂发生率增加。可采用纤维包膜挛缩的处理方法。

4.感染。

5.血肿。

(二)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

1.身体较肥胖,乳腺发育不良。

2.生育哺乳后乳腺萎缩或双侧乳房大小不对称,拒绝用其他代用品隆乳者。

1.乳房区或全身有炎症感染。

2.身体瘦弱无法抽出脂肪。

1.专科检查确认双乳区及吸脂区有无炎症、包块等疾患,乳腺有无增生。

2.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必要时行乳腺超声波等检查。

术区备皮,吸脂区及乳房设计画线,将吸脂瓶及导管消*。

1.局部麻醉;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常规抽吸皮下脂肪,手术要轻柔,尽量减少脂肪球的破坏。

4.将吸出的脂肪清洗、过滤,除去纤维结缔组织。

5.将过滤、静置后的脂肪颗粒经乳房上外方注入乳腺后间隙、乳腺浅层等层次。

1.24小时后可做理疗,促进血液循环,以保证脂肪大部分成活。

2.7天拆线。

1.感染。

2.血肿。

3.双侧不对称。

4.脂肪液化、坏死,形成包块和硬结;清除液化、坏死;切除硬结。

5.脂肪吸收,可二次填充。

二、乳房肥大缩小技术

乳房容量超过ml者为肥大乳房,乳房肥大又分4级。轻度肥大:乳房容量在-ml;中度肥大:-ml;重度肥大:-1ml;巨大乳房:大于1ml。上述乳房肥大可以进行乳房肥大缩小手术(简称缩乳术)。

1.专科检查检查乳房形状,测量乳房容积,检查乳房内有无包块,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乳房区皮肤有无局部炎症和感染灶。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心血管及肺功能等常规检查。

3.特殊检查乳腺超声波、钼靶检查等。

1.体质差,或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无法接受手术。

2.内分泌性疾病所致全身肥胖及血液系统疾病。

3.局部有感染或其他疾病,如肿块等。

4.瘢痕体质。

5.妊娠期或哺乳期。

术区及腋窝备皮,根据手术方法设计画线。

1.如需要放置引流,24-48小时拔除。

2.酌情规范使用抗生素。

3.7-10天拆线,戴乳罩塑形。

1.血肿清除血肿,结扎血管,压迫包扎。

2.感染抗生素及外用消炎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清创引流治疗。

3.乳头、乳晕坏死如有肉芽创面,可应用皮片移植修复创面。

4.乳头、乳晕感觉减退或丧失多数可逐渐代偿恢复。

5.乳房双侧外形不对称,乳头位置不当二次手术调整乳头位置。

6.瘢痕增生切除瘢痕,二次减张微创缝合。

乳房肥大缩小术式繁多,依据皮肤切口和乳腺蒂式的不同,手术方式不同,详见相关专著。本操作规范仅介绍3种常用的典型术式的操作规范。

(一)双环法乳房肥大缩小术

轻、中度乳房肥大伴轻、中度下垂。

重度乳房肥大、巨大乳房或乳房重度下垂。

1.做局部麻醉;高位硬膜外麻醉,静脉麻醉或气管内插管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真皮环的形成。沿设计的双环形切口,去除两个环形切口之间的表皮。

4.皮肤腺体间做适当剥离。沿外环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皮下与腺体剥离内、外、下3个方向至腺体边缘,上方保留的部分腺体不做剥离。

5.半球形腺体的形成切除多余下部腺体,将余下腺体形成的内外两个腺体瓣分别向内、外方向旋转,固定到胸肌筋膜上,并重叠腺体,缝合固定,形成半球乳房腺体。

6.皮肤乳晕的形成。将乳晕外周真皮层与腺体固定8-10针,防止乳晕术后扩大,切除外环多余皮肤后,切缘行真皮内褥式连续荷包缝合缩小外环,间断缝合皮下和皮肤。

(二)横向双蒂法乳房肥大缩小术

1.腺体及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的肥大乳房。

2.乳房肥大与形体不对称,强烈要求手术者。

3.乳房肥大致患者胸闷、肩背酸痛、行动不便。

4.乳房下皱襞常汗液浸渍、糜烂者。

1.新乳头乳晕位置的确定方法

(1)取站立位,两上臂中点的水平线与锁骨中线的交点。

(2)第4肋间下缘或第5肋与锁骨中线交点。

(3)两侧锁骨中线上距胸骨上切迹17.5~19.0cm处的点。

2.切口设计

(1)上述方法标记新乳头乳晕位置。

(2)画出乳房下皱襞位置。

(3)以乳头为圆心,5-7cm为半径平行乳房下皱襞画弧线,其内、外端与乳房下皱襞连线交叉。

(4)以新乳头为中心点向两侧画出斜线与弧线交叉,两斜线的夹角为60°--°的扇形,夹角越大切除皮肤越多,夹角越小切除皮肤越少。

3.手术操作

(1)手术在硬膜外或吸入性全身麻醉下进行。

(2)助手提起乳房腺体,手术者在乳房根部上止血带。

(3)按切口设计切开皮肤,并分离乳房两侧的三角形皮瓣。切除原乳晕外周皮肤,保留和固定乳晕不与腺体分离,乳晕直径3.5cm-4.0cm。先切除乳腺下方的腺体,再切除新乳头乳晕区的皮肤和其下方的腺体。此时形成两侧(内外侧)为蒂的横向双蒂腺体,在切除乳腺下方时,注意保留乳头乳晕深动脉。放开止血带,电凝彻底止血。

(4)乳腺成形,先将乳头乳晕缝合固定到新乳头乳晕位置。再将下方的两侧腺体向中央拉紧缝合,腺体深面于固定胸大肌筋膜,成形乳房下皱襞韧带。再缝合浅层腺体,使保留的腺体呈现半球形,缝合皮肤。同法进行对侧缩小术,检查无出血。可放置闭式引流24~48h,压迫包扎。

(三)垂直双蒂法乳房肥大缩小术

1.腺体及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的巨大乳房。

2.乳房肥大致患者胸闷、肩背酸痛、行动不便。

3.乳房下皱襞常汗液浸渍、甚至糜烂者。

1.体质差,或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无法接受手术者。

2.内分泌性疾病所致全身肥胖。

3.局部有感染及其他疾病。

4.瘀痕体质

5.巨大乳房

1.切口设计及新乳头乳晕定位和上止血带同“横向双蒂法乳房肥大缩小术”。

2.按切口设计切开皮肤,切除切口区的皮肤,并分离内外侧皮瓣。

3.切除内外侧多余的乳腺腺体,形成保留上、下蒂的垂直双蒂体组织,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

4.成形腺体及乳房。先将上半部腺体折叠,将乳头乳晕移到新位置并缝合固定。两侧切缘腺体缝合,使保留的腺体呈半球状。

5.缝合皮肤同“横向双蒂法乳房肥大缩小术”。术后置闭式负压引流24~48h,压迫包扎。

三、乳头内陷矫正技术

乳头内陷、需要哺乳的妇女。

1.专科检查检查乳头内陷程度,乳头是否有破溃、分泌物及感染。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检查等。

术区备皮,设计画线。

乳头内陷矫正方法众多,轻度松弛性内陷可经简单荷包缝合,或称四点连续缝合而矫正(详见有关专著)。这里仅介绍4种术式。

1.多V乳头成形术

(1)局部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沿乳晕外周画弧,以此弧作为基底画出八角星形。

(4)沿画线切开皮肤,分离8个三角瓣,松解缩紧的平滑肌纤维,注意勿损伤深层乳管。提起乳头,分别缝合8个三角瓣和外周的8个三角瓣,缩小外周,两周边交错缝合成形乳头,矫正乳头凹陷。

2.乳晕四角星形切口乳头内陷矫正术

(1)局部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在乳晕部以乳头为中心,画出4个等边三角形。

(4)切开至皮下,用缝线牵起乳头,分离三角瓣下有张力的平滑肌,勿损伤乳管,乳晕皮肤呈V形切开,Y形缝合。

3.乳晕菱形切口乳头内陷矫正术

(1)局部麻醉,常规消*铺巾。

(2)在乳晕部以乳头为中心画出4个对称菱形瓣,切除菱形瓣及瓣间的三角形,上提乳头。

(3)缝合成形乳头。

4.Broadbent矫正术

(1)局部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在凹陷的乳头及乳晕中心做横行切开,深达乳腺。

(4)在乳头及乳腺组织分别做两对蒂在上的组织瓣,并将其分别向上旋转°,对位缝合成形乳头。此法难免损伤乳管。

1.严重乳头内陷需做牵引1~2周。

2.术后7d拆线。

1.乳腺管损伤。

2.乳头坏死。

3.乳头内陷未完成矫正甚至复发。

四、乳头肥大缩小技术

1.专科检查乳腺有无包块,双乳头大小及外形是否对称。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必要时行乳腺超声波等检查。

(一)Sperli法

1.男性有女性化乳头症者。

2.女性双侧乳头不对称者。

3.女性乳头过大,患者要求手术愿望强烈者。

1.未生育的妇女。

2.哺乳期的女性。

1.局部麻醉。

2.将乳头划分成6个区,对其中间隔的3个区行楔形切除。

3.对乳头下半部分进行环形切除。

4.缝合皮下及乳头表面皮肤。

(二)半乳头移植法

乳头过长者。

乳头高度正常或术后仍需哺乳者。

局部麻醉,把乳头从中央弧形切开,切除其中半侧的上半部乳头组织,将另一半未切除的乳头皱褶进行缝合。

术后3d换药,7d拆线。

1.血肿。

2.感染。

3.乳头坏死或部分坏死。

4.乳头感觉减退。多数可逐渐代偿恢复。

五、乳房下垂矫正技术

乳房下垂是指乳房最低缘低于乳房下皱襞,根据其低于乳房下皱襞程度分为3度。轻度下垂:最低缘低于乳房下皱襞3cm以内;中度下垂:在3~5cm之间;重度下垂:大于5cm。轻度下垂可用隆乳纠正,中度以上下垂,隆乳是无法矫正的,需要做乳房下垂悬吊成形手术。乳房肥大均有不同程度下垂,需要做乳房缩小术。

(一)双环法乳房下垂矫正术

适用于各种下垂程度的乳房。

极重度乳房下垂。

1.专科检查乳房下垂程度,乳腺有无包块,双乳头乳晕是否对称。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乳腺超声检查。

术区备皮,标记画线设计。

1.做全身麻醉、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沿术前设计的双环线切开皮肤,切除双环内的表皮与浅层真皮组织。

4.在乳房上方皮下做剥离至胸大肌,将腺体缝合固定在胸大肌筋膜上。

5.连续缝合双环间的皮下组织,使环缩小到正常乳晕大小(直径3~4cm),缝合皮肤。

1.对症止痛。

2.酌情规范使用抗生素。

3.术后7-10d拆线。

4.拆线后戴乳罩塑形。

1.血肿。

2.感染。

3.乳头位置不当,重新调整乳头位置。

4.乳头、乳晕坏死。

5.皮肤坏死,如有创面可皮片移植修复。

6.瘢痕增生,切除增生瘢痕,二次微创减张缝合。

7.下垂矫正不良、乳房形态不佳,如明显需二次重新调整。

(二)乳房塑形悬吊术

单纯乳房下垂,乳房组织量在正常范围内者。

重度乳房下垂及乳房萎缩者。

1、专科检查乳房下垂程度,乳腺有无包块,两侧乳头、乳晕是否对称。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必要时行乳腺超声波检查。

术区备皮,设计画线。

1.局部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沿乳晕上半做新月形切口。

3.沿切口上缘皮下向上分离至乳腺腺体的上缘,将扁平的腺体缝合成半球缝合在胸大肌肌膜上。

4.乳晕上移缝合。

1、对症止疼。

2、酌情规范使用抗生素。

3、术后7-10d拆线。

4、拆线后戴乳罩塑形。

1、血肿。

2、感染。

3、双侧不对称,如明显不对称,需二次调整。

(三)隆乳法乳房下垂矫正术

轻度乳房下垂或乳房萎缩者。

重度乳房下垂或乳房容积正常者。

1、专科检查乳房下垂程度,乳腺有无包块,两侧乳头、乳晕是否对称。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必要时行乳腺超声波检查。

术区备皮,标志画线设计。

1.做全身麻醉、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常规消*铺巾。

3.按设计线切开乳晕上缘皮肤切口,向上分离到第2肋水平,保留真皮下管网。

4.逐层分离,在乳腺上缘分离至胸大肌筋膜,在胸大肌后剥离出将要植入乳房假体的腔隙,止血后植入假体。

5.将乳腺组织悬吊固定在第2肋骨骨膜及其上面的胸大肌及筋膜组织上,将假体置入乳腺后间隙。

6.根据切口上缘的皮肤的张力情况,切除乳头上方月牙形皮肤组织。

7.缝合皮肤,必要时放置负压引流。

1、酌情规范使用抗生素。

2、术后7-10d拆线。

3、拆线后戴乳罩塑形。

第九节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技术操作

一、负压脂肪抽吸术

1.全身性肥胖。

2.局部性肥胖

3.局部相对脂肪突起。

4.皮下脂肪瘤。

5.修薄皮瓣。

6.抽吸部位,常见是腹部、髂腰部、臂部、大腿、小腿、二肢及面颈部多脂肪区。

1.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

2.长期应用抗凝药、血管扩张药及激素类药物者,术前1-2周要停药。

3.45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血液系统异常等情况的美容就医者应慎重对待。

4.对利多卡因有过敏史者,对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类高度敏感的人应慎重对待。

5.全身或局部有炎症病灶者不宜手术。

1.专科检查

(1)检查术区有无感染灶及其他疾患。

(2)检查术区有无畸形及其形成原因。

(3)常规全身查体。

(4)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及瘢痕增生倾向。

(5)如为女性应询问月经史及妊娠情况,是否伴有严重的腹壁松弛(裙样腹)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必要时加做肝、肾功能和心功能等检查。

经上述检查除外体内潜在性疾病,否则手术有可能引起其发作,严重者可造成致命性伤害。

1.术前洗澡。

2.可用同心圆标记法画线标记吸脂区,吸管进入口应选在隐蔽与相对方便操作的部位,酌情标记术区局部深层重要解剖结构。

3.术前摄取影像资料。

肿胀麻醉,或肿胀麻醉加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等。

1.常规消*铺巾。

2.注射肿胀液(或肿胀麻醉剂)。先注射浸润深层后注射浸润浅层,使抽吸区呈橘皮样外观。

3.按设计选用切开、刺入等方法插入吸头,可用往复式抽吸等方法逐层、逐区均匀地吸出脂肪。首先抽深层脂肪,后抽吸浅层脂肪。抽吸完成后,手指捏起皮肤,双层厚度均在1.0cm以下,展平后手摸平整,无凸凹不平。

4.缝合吸头进入的切口,酌情确定是否放置引流。

5.均匀加压包扎。

1.抽吸中在严密监护下观察患者反应。

2.注射肿胀液宜慢,不宜快。

3.抽吸时一定要注意抽吸管所在的层次,保持在皮下脂肪组织中,特别是在面部、上肢时,避开大血管及神经抽吸。

4.门诊抽吸是在1-0ml以下,超过0ml时要住院观察2-3d安全。

5.抽吸中和抽吸后注意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其重要指标是尿量。

1.如放置引流,可在术后48-72h,将其拔出,更换敷料,仍适度加压包扎。

2.术后7-10d拆线,继续穿戴弹力织物3-6个月。

1.血肿。

2.感染。

3.表面凹凸不平,两侧不对称。

4.瘀斑。

5.皮肤坏死。

6.脂肪液化坏死。

7.腹部脏器穿孔。

8.脂肪栓塞、肺栓塞。

二、超声脂肪抽吸术

包括体内外超声脂肪抽吸术,其操作基本同负压脂肪抽吸术。应注意的是超声吸头不能停留在一个部位过长时间,否则超声产生的热效应可造成组织损伤。

三﹑腹壁成形术

1.伴有局限性瘢痕的腹部肥胖者。

2.局部肥胖有皮肤中、重度以上松弛,甚至形成裙样腹者。

3.可与外科其他手术尤其是妇科手术结合同时切除多余的皮肤和脂肪及紧缩腹壁。

1.专科检查检查皮肤松垂程度,预测切除的范围。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肺、心、肝、肾功能。

估计切除皮肤组织量,设计移位脐的位置。

肿胀麻醉,或肿胀麻醉加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等。

1.多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及耻骨联合的W形切口,按画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2.沿腹直肌前鞘和腹外斜肌浅层间隙分离皮肤瓣至双侧肋缘和剑突下。

3.脐周做环形切口至腹直肌前鞘,使之成为上窄下宽的柱状的游离脐孔和脐茎,注意脐旁血管的结扎,电灼止血。

4.双侧腹直肌前鞘和腹外斜肌腱膜斜行U或8字形缩紧缝合。

5.重建脐孔,患者取戴石位(屈髋、屈膝、半坐位),拉紧分离的腹部皮肤定位脐孔,切除直径3-4cm的皮肤,再将原游离的脐孔柱移位至新的皮肤切口,成形新脐孔,将脐孔柱的周边真皮与深层腹直肌前鞘缝合,使其周边凹陷,然后再腹部皮肤缝合成形脐孔。

6.切除多余皮肤,缝合切口。

7.加压包扎,酌情放置引流。

8.术中酌定是否辅以脂肪抽吸术。

1.患者取半坐位,并屈髋、屈膝、减少腹壁张力。

2.术后48-72h检查伤口,如放置引流可在此时拔除。

3.及早床上或下地活动,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

4.术后10-14d拆线。

5.术后注意呼吸状况,监控血氧含量及饱和度,如遇有呼吸困难和缺氧时,即刻松解腹部压力,增加腹式呼吸,缓解缺氧。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

1.切口边缘皮肤坏死,感染。

2.术区脂肪液化、坏死,慢性窦道形成。

3.脐部分坏死或全部坏死。

4.切口瘢痕增生。

5.腹壁两侧不对称。

6.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第十节会阴部美容外科技术

一、处女膜修补术

处女膜已破裂,确有修补需要者。

外阴及阴道有炎症者,月经期前、月经期及妊娠期。

1.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情况,确认处女膜破裂和破裂部位,有无炎症、湿疹、器官形态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涂片检查。

术前2d开始冲阴道及会阴。

1.常规消*铺巾。

2.取截石位,局部浸润麻醉。

3.将处女膜破裂缘修剪成创面,对位缝合黏膜下及内、外黏膜;或将处女膜环形缝合,以缩小处女膜环形口径,以能通过一小指尖为度。

4.处女膜破裂较重者,宜剥离阴道口两侧部分黏膜,将处女膜向阴道口中心拉拢缝合。

5.术后创面暴露,外涂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1.术后7d内0.5%高锰酸钾溶液每日坐浴1或2次,每次10-15min。

2.口服甲硝唑3-5d。

二、阴道松弛缩紧术

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道松弛,阴道收缩力下降,性快感减弱。在月经间隔中期实施手术。

1.月经前期、月经期及妊娠期。

2.外阴及阴道有炎症。

1.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情况,确认阴道松弛情况,有无炎症、湿疹,邻近器官形态和有无妊娠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1.术前2-3d开始冲洗阴道。

2.术前1d晚上清洁灌肠。

1.截石位。

2.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3.6点位置切开分离阴道黏膜,长度约5cm,达阴道中段。宽度视其松弛程度而定。

4.剥离暴露阴道括约肌(包括肛提肌,球海绵体肌和会阴浅横肌),将其重叠缝合。

5.收紧缝合阴道壁及阴道口肌肉,切除多余的阴道黏膜或其成形为黏膜嵴,缝合皮肤。

6.检查阴道能容纳2个手指为好,术后收缩能力增强。

7.如有会阴裂口,同时加以重新缝合肛门括约肌,并拉紧阴部皮下和皮肤后缝合。

8.确定无出血后阴道内填塞油纱布等压迫止血。

1.术后24h去除填塞物。

2.术后24h始用0.5%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10-15min。

3.术后7d可拆线,也可自行脱落。

4.口服甲硝唑5d。

5.术后禁止性生活1.5-2个月。

三、阴蒂肥大缩小术

阴蒂肥大的女性,要求手术成形者。

1.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情况,有无炎症、湿疹,邻近器官形态和有无妊娠等排除两性畸形。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

会阴及阴道有炎症,经前期、经期或妊娠期。

术前清洗阴道及会阴。

1.取截石位,常规消*,铺无菌巾。

2.局部麻醉。

3.将阴蒂头牵开,在阴蒂背侧皮肤做H形切开皮肤,暴露阴蒂海绵体及其神经血管束,游离并保护好神经血管束,切除多余的阴蒂海绵体,保留带神经血管蒂的正常阴蒂头部,折叠神经血管束,固定缝合阴蒂头根部。成形有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的正常大小阴蒂,保留了阴蒂头的敏感和性快感。

4.将肥大阴蒂的多余皮肤瓣成形小阴唇。

5.压迫止血。

每日用0.5%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或2次,每次10-15min,术后5-7d拆线。

四、阴道再造术

自年Snegurireff首次采用小肠或结肠襻行阴道再造以来,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已有10余种手术方法,在此仅以腹股沟皮瓣再造阴道为例介绍如下:

1.先天性无阴道。

2.男性假两性畸形。

3.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4.易性癖的易性术。

1.较重的心、脑疾病。

2.会阴区及供瓣区畸形或有炎症病灶。

1.专科检查外生殖器发育情况,有无睾丸,睾丸的大小并测量阴茎的长度和周径。检查尿道外口所在部位,有无阴道和内生殖器官,外阴有无炎症、湿疹等。

2.询问月经史或排精情况。

3.查性染色体和性激素水平。

4.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查心、肝、肾功能。

1.相关麻醉药品及青霉素制剂的药敏试验。

2.会阴部及供瓣区备皮并清洗干净。

3.术前3d开始按肠道手术准备,术前1d早晚清洁灌肠。

4.做好就医者家属思想工作。

1.取结石位。

2.硬膜外麻醉。

3.液压法或钝性分离阴道腔造穴。

4.按腹股沟皮瓣设计切取皮瓣并缝合成囊袋状。

5.将袋状皮瓣内翻送入腔穴中形成阴道。

6.阴道内填塞水性碘纱条或碘仿纱条。

1.术后留置导尿管1~2周,进流质饮食,3d后进半流质饮食。

2.术后5d取出纱条并用抗生素液冲洗阴道,冲洗后用抗生素液纱条轻压填塞。

3.术后8d取出纱条,以后每天冲洗阴道直至皮瓣成活,切口愈合。

4.出院后佩戴阴道模具6~12个月直至结婚。

五、小阴唇肥大缩小术

小阴唇正常宽度为1.5-2.0cm,定位时两小阴唇紧贴两大阴唇之间,略显露。如小阴唇肥厚或肥大超出大阴唇1.0cm者属肥大阴唇。行走时阴唇摩擦不适,影响尿流方向和性生活,要求手术治疗者。

会阴及阴道有炎症,经前期、经期或妊娠期。

1.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情况,有无炎症、湿疹、邻近器官形态和有无妊娠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

1.取截石位,常规消*铺巾,局部麻醉。

2.将两侧大阴唇并拢,在小阴唇高于0.5cm水平画线做切口,内侧偏高,外侧偏低,切除肥大阴唇,止血,缝合,使切口缝线位于小阴唇外侧。

3.切口缝合处涂抗生素软膏,暴露创口,保持清洁、干燥。

4.术后7-8d拆线。

六﹑阴茎延长术

1.阴茎勃起长度小10cm,坚决要求手术延长者。

2.长期性生活不和谐,难以满足女方性要求者。

会阴区及尿道有炎症。

1.术前检查阴茎发育或损伤程度,测量阴茎长度和周径:有无炎症,湿疹,邻近器官形态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做遗传学检查及性激素水平检查。

术前腹会阴备皮清洗,如有包皮垢,须清洗干净。

1.常规清*,铺无菌巾。

2.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3.于阴茎根部做M形、W形或其他形状的切口,切开皮肤分离出皮下静脉,牵开或切断。

4.分离阴茎浅悬韧带并紧靠耻骨联合切断。

5.分离阴茎深悬韧带并部分或全部切断。

6.必要时可进一步分离出两侧阴茎海绵体脚20-30mm,向中央拉拢缝合,进一步延长阴茎。

7.彻底止血。

8.缝合创口的皮下组织,可选用不同的局部皮肤包绕阴茎背根部和封闭其余创面。

术后卧床休息;可口服已烯雌酚,以减少阴茎勃起;术后分2次拆线,第1次于术后8-10d间隔拆线,第2次于术后12-14d拆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