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5588.html

国内外文献报道,新生儿出生时耳廓形态异常发生率相当高,约占分娩量的40%左右,中、重度的耳廓形态异常率约占分娩量的20%-25%。小部分宝宝的耳廓形态异常能自我恢复,2周后的宝宝耳廓形态状况将会稳定且不会明显改善。

耳廓形态异常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主要是影响颜面美观和颜值,其次是影响听力。

例如单侧异常且不对称的耳廓(图1),会让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图1

有些耳廓形态异常因挡住了外耳道(图2),会影响耳廓对声音收集,导致听力下降。

图2

一些耳朵形态异常会影响耳朵佩戴功能,比如隐耳不方便或无法带眼镜和口罩(图3)。

图3

耳甲脚异常凸起不利于戴耳机耳塞(图4)。

图4

国内外大量病例的临床验证,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的微整形技术---无创矫形,在新生儿时期干预治疗,有效率可高达96%。

新生儿期宝宝,大部分时间除了吃奶就是睡觉,家庭护理相对简单,非常有利于无创矫形器佩戴及巩固治疗。

▲标准耳廓外形常见的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包括招风耳、垂耳、杯状耳、猿耳、环缩耳、耳轮畸形、耳甲畸形、隐耳、或者是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畸形。▲常见的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关于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的常见问题01耳廓形态异常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与妊娠期施加在耳廓上的内外力、胎位睡姿或生产时产道阻力挤压有关,另外也可能与耳内外肌发育异常、胚胎发育异常、基因遗传因素相关。02与听力异常相关吗?新生儿出生时常规会进行听力筛查,部分听力异常新生儿合并耳廓形态异常。目前研究资料显示,两者没有相关性,耳廓形态异常的宝宝听力筛查不一定异常。03该如何处理?既往发现了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只能观察,没有好办法。轻微异常就伴随终身,严重的需要等到6~7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不仅需要全麻,可能会存在麻醉意外、手术疤痕及手术失败风险,而且治疗费用增加,更重要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受到伤害!年从国外引进的新生儿耳廓矫形系统能有效治疗绝大部分的耳廓形态异常。04什么是耳廓无创矫形系统?耳廓无创矫形示意图05无创矫形的最佳年龄?最佳治疗时间窗是新生儿出生后第21天内,如果新生儿出生后发现耳廓畸形,建议尽早进行无创矫形,治疗周期是4-6周;超过30天的宝宝治疗时间将可能延长6-8周;超过3个月的宝宝较难进行无创矫形,可以选择长大至6~7岁进行全麻耳廓手术整形。06无创矫形成功率如何?成功率和治疗时间密切相关,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21天内进行治疗,治愈率在96%以上;如果超过30天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治愈率会随之下降。07无创矫形的风险如何?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矫形过程无痛、无创。个别宝宝会出现表浅皮肤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极少数可能出现皮损及感染,及时处理亦能治愈。08如果不做矫形,耳廓形态能否自愈?随着宝宝的长大,出生2周左右,约有30%的耳廓形态异常会有所改善,70%会维持原状或者恶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医学检查手段,无法区分新生儿的哪些耳廓形态异常是可以自行改善的。09捋一捋就能变好?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新生儿形态异常的耳廓被家长捋一捋就变好了的现象,其实并不是家长功劳,而是新生儿耳廓自我的恢复能力!出生2周内有部分新生儿耳廓形态异常会改善或恢复正常形态;超过2周,无论家长如何捋都不能改变已基本定型的耳廓外形。此时,可以通过佩戴专业的耳廓无创矫形器进行持续的牵拉、固定,才有可能实现微整形目标。10能否晚一些进行矫形?新生儿期耳朵的可塑性是因为耳廓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透明质酸,而透明质酸和体内的雌激素有密切关系,雌激素的刺激可促使透明质酸含量增加。宝宝脱离母体后6周体内雌激素还会维持相对高的水平,6周后雌激素和透明质酸含量会迅速下降,如果是母乳喂养,雌激素下降速度会延缓些,此时,宝宝耳廓软骨开始逐渐变硬并成型。3个月后宝宝体内的雌激素和透明质酸含量已经相当低,耳廓形态异常的矫形成功率也将快速下降。宝宝的长大,配合度变差,家庭护理难度也随之增大,最终矫形效果也会明显下降。3个月对于耳廓形态异常的宝宝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而超过6个月的宝宝就较难进行无创矫正。那些尚存有观望和等待的家长,多一段时间观望可能会让宝宝失去最佳治疗矫形时机。11护理需注意哪些事项?

1.在治疗周期内需按照医生要求,1-2周需定期回访。

2.当透过矫形器外盖窗口发现宝宝耳廓皮肤出现异常如变红或渗液,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处理。

3.避免牛奶、配方食物或呕吐物流入污染矫形器底架,一旦出现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同时摘除外盖,清洗外耳和矫形器各部件。

4.耳廓皮肤粘胶具有较好黏合性,可以稳定黏合14-17天,耳廓皮肤需要尽可能保持干燥。

耳廓形态异常无创矫正前后图片分享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耳鼻喉咽喉科疾病的疑问,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