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十佳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
上回书,我们说到了手少阳三焦经的第21穴耳门,它是耳道之门户,对耳鸣有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继续沿三焦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22穴耳禾髎,它对五官的病症都有疗效,尤其是对头痛、耳鸣效果更明显,咱们还是先来说文解字~~
一、耳软骨与颅骨接缝处的气血聚集地
耳:耳部
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
髎,孔隙也。
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禾髎。
: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大家注意一下耳禾髎的位置就会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颞浅动脉,我们用手按压时,会有轻微的搏动感,此时错开这个搏动点,往后稍微挪一点点,就是耳禾髎的位置。
耳禾髎穴定位
在写此穴时,我犯了难,这个穴位的名称到底是叫“耳禾髎”,还是叫“耳和髎”。因为我写作《穴位的故事》的蓝本,就是人民*医出版社的这本《经络穴位速记手册》,书上称此穴为“耳禾髎”,可网上绝大多数文章都将此穴称为“耳和髎”,为此折腾了我数小时的时间。
按穴位命名规则来看,既然大肠经有“口禾髎”,那么三焦经有“耳禾髎”才能一一对应上。并且在穴义的解释上,也是“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也是符合事实的,毕竟这块有一个颞浅动脉,而并非“和”字所能解释的。因此,虽然这个穴位的命名有歧义,就让它存在下去吧,反正大家能明白就行了。
著名中医徐文兵在它《字里藏医》中,就此穴有过这样一段论述:“确切地说,耳和髎中的髎并不是颅骨上的空窍,而是耳软骨与颅骨的接缝儿。俗话说的耳根子硬或耳根子软,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小时候孩子淘气都挨过打,打屁股最疼,但也最安全。有时候会被老师耳提面命,或被家长揪着耳朵拎起来,这时候最容易造成耳朵软骨撕裂,伤的根儿就是耳和髎。天衣无缝,骨头有缝儿,其接合部是最薄弱的”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耳禾髎附近有颞浅动脉,有动脉的地方,必然是阳气会聚的地方,但它又恰逢在骨缝中,所以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漏斗,也就是“髎”,这才有了“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之说法。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耳”命名的穴位,均集中在头部耳朵周围,且都与听力相关:
三焦经:耳门、耳禾髎
经外奇穴头顶部:耳尖、耳后静脉三条
而以“禾髎”命名的穴位,则只有大肠经上的口禾髎和三焦经上的耳禾髎两个。
二、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太阳小肠三经交会穴
什么是交汇穴?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上一个这三条经脉的交会穴,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就是角孙穴。既然手、足少阳+手太阳三阳经交会于耳禾髎穴,均为阳经,就说明其是一个提升阳气的大穴,并且刺激三焦经上的这一个穴,可同时调理胆经和小肠经的问题,可谓一箭三雕。不过,我看经络循行图上,并没有发现三焦经的耳禾髎穴与小肠经相交,尽管双方离的很近。
三、治疗头痛、耳鸣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头痛的原因很多,但有些是因受寒导致的经络闭塞,气血不通,头痛的症状也就出现了。同样的道理,目受血而视,耳受血而聪,这一切都是因为耳禾髎附近有颞浅动脉,同时还靠近骨缝,因此,刺激此穴,有助于气血向周边灌注,待各器官血供正常后,那些五官的疾患也就相应缓解了。
四、功效和主治
清热降浊
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
五、总结
1、耳软骨与颅骨接缝处的气血聚集地
2、手足少阳+手太阳三经交会穴
3、治疗头痛、耳鸣
这正是:耳根附近浅动脉,供应周边气血在,头痛耳鸣何处解,耳禾髎里寻安泰!
别有病网徐捷
我的原创文章,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