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耳廓,是我们不必借助任何工具,用肉眼就能全部看得见的地方,它直接暴露在体表,是听觉器官最外面的部分。
这部分耳朵,在聆听过程中,到底在起了多大的作用呢?我们今天来讲。
耳廓具有集音作用
有许多动物的耳廓是喇叭形状的,例如猫咪,为了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它们的耳部包绕着32块肌肉,在发达的肌肉的控制下,猫的耳廓可以随心而动,实现超过°以上的旋转。
而人类,早已不必像猫咪一样要去野外抓老鼠。因此人的耳廓只有6块肌肉支配,形态也相对较小,并不能随意转来转去。英国一项趣味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怎么去控制耳部的6块肌肉,所以很多人的耳朵根本就不会动。
尽管技不如猫,但毕竟是长在自己脑袋上的耳朵,并不应该妄自菲薄。人的耳廓仍然具有一个向内凹陷的形状,因此具有一定的集音作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耳生理讲义中,综合了国内外多篇不同的文献报道写成了综述,它说:耳廓对声压的增益效应大约在3~10dB,且对不同频率的声波产生的增益效应有所不同。
增益效应,通俗来说就是可以放大声音。也就是说,耳廓长成这个样子,对声音有放大作用。
所以我们发现,当声音太远、太小而听不清楚的时候,五指并拢把手掌靠在耳边,确实对聆听有一定的帮助;具有听力障碍的人也经常会这么做。
其实认真思考这种现象,是找得到科学解释的——这样的招牌动作,可以更多的收集和聚拢声音,使耳道口的声压(表示声音的大小,声波对单位面积造成的压力)增加5dB(分贝)左右。
在电子管助听器还没有被发明之前,勤(脑)劳(洞)聪(大)明(开)的歪果仁们,根据对以上物理现象的观察,制造出纯物理结构的喇叭式扩音器,用于王公贵族们的助听,以及让侦察员在战争中更早地发现敌情(好迷惑的行为,用这种东西难道不是会更容易引发爆震性耳聋?)。
耳廓长在两边形成头颅效应
经过严谨而科学的调查和对人类基因序列的深入研究,砖家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长了两个耳朵的。两只耳朵位于头颅的两侧,并且耳朵的凹陷,都是朝向前方的,因此即使不能随意转动,也能对声源进行定位。我们把它称之为“头颅效应”。
我们再来努力地运用科学解释一下,为什么头颅效应可以让人获得听声辩位的声源定位能力。
第一,由于头颅对某些频率的声波具有阻挡作用,这些声波就会经反射作用产生反射波并在声源侧聚集增强,称为障碍效应(baffleeffect),障碍效应会让声源同侧的耳朵听到的声音增加3~6dB(分贝);
而在对侧,由于头颅的阻隔,会造成声压减少的现象,对侧耳就像是生活在头颅的阴影里晒不到阳光,因此这种现象又被称作阴影效应(shadoweffect),由于高频声的波长较短,更容易受到阻挡,因此在阴影效应的影响下,声源对侧耳听到的高频声音会更小。
这样就出现两侧耳朵的声音强度不同的现象,被称为耳间强度差(interauralintensitydifference,IID)。
第二,当声源偏向于头颅一侧时,声波达到两耳的时间会不一样,因此两只耳朵听到同一个声音的时刻就会有先后顺序,从而产生了耳间时间差(interauraltimedifference,ITD)。
耳间强度差和耳间时间差,共同为中枢判断声源方位提供了重要线索,特别是使人可以正确定位声源的左右方位。
第三,由于耳廓的凹陷,都是朝向前方的,因此来自耳后方的声音,会因为耳廓的平滑面而衰减,而来自前方的声音会因为耳廓凹面的集音作用而增强。意思就是说,来自前面的声音都被聚集听进去了,来着后面的声音有一部分顺耳廓就流走了,所以当面的声音听起来大,背后的声音听起来就小。这就是为什么说坏话最好要背着别人说,就是这个道理,他不容易听见。
因此,由于耳廓凹向前方,两面不一样,所以人就能判断出声源的前后方位。
概要小结
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的耳朵,因为有一个凹面是朝向前方的,所以对声音有聚集的作用,能够让听进耳朵的声音增加大概3~10dB(分贝)。浙江中医药大学仿真耳实验室有数据,近耳腔对5.5KHz的纯音增益效应最多,可以提高10dB(分贝)。所以,不要在同学耳边尖叫,不要在同学耳边尖叫,不要在同学耳边尖叫,会被放大10dB(分贝)的,重要的事说三遍。
其次,耳廓只有一面是凹的,背后是平滑的,这会造成来自前面的声音听起来大,后面的声音听起来小。再加上两只耳朵生长在脑袋的左右两边,当声音来自于某一边的时候,两只耳朵听到声音的大小、时间就都会不同。
根据这些细微的差异,人就能依靠聆听,判断出来声音来自于前后上下左右哪个方位。这种机能叫做听声辩位,夏天捉蚊子的时候特别好使。
本次推送关键词:外耳。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耳朵和听觉的有意思的内容,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