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是科学大咖 [复制链接]

1#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大到飞机飞行时的滚滚轰鸣声,小到手机中播放的动听音乐,声音无处不在。不过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声音这种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它又是怎么传播并被我们听到的?

让我们先从鼓说起吧,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

当我们打鼓的时候,鼓的表面会弹来弹去,当鼓的表面弹来弹去的时候,又会把它周围的空气震得弹来弹去,从而形成了一种像水波但是你又看不见的“东西”。物理学上把它称为“波”。而离鼓近处的空气又将这种振动传递给与它相邻的空气,如此不断传递,鼓的声音就随着空气传递到了四面八方,直到传到了我们的耳中。

是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是空气带着声音传播的。像空气这样承载声音的实体物质就是“介质”。缺少了介质,声音便不能传播。比如,太空中空无一物,连空气都没有,声音便无法在这里传播。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即使有一颗流星坠落在你身旁,只要你的双脚不与月球表面接触,你就听不到它的声音(当然,你可能会挂掉)。同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较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以前打仗时,战士们可能会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是因为火车的声音能通过铁轨传递,而且速度很快,能达到米每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米每秒),这样在看不见火车的情况下,战士们就能提前知道火车的到来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声音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声音。每一次运动,我们都不得不与身边的任何物体发生接触,接触又导致两者的接触部分的形状发生改变(有时改变过于微小我们看不见),由此产生了振动,便有了声音。

(撞车时的声音也很大,当然这张图是在测试车的结构强度,里面没人)

那么,作为人,我们又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难道我们的喉咙一直在和什么东西发生振动吗?没错!摸着你的喉咙,发出声音,你是否能感受到它的振动?

上面这张图是人喉咙周围的示意图,由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向靠拢的声带引起振动,我们便发出了声音。人的声带是非常精妙的发声器官,借助它,我们能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同学们可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总是发出尖锐或怪怪的声音哦!

有了声源,有了介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吗?不,还缺少一个接受器,它便是我们的耳朵。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听觉接收器。它可不只是外面的一圈(它是外耳的一部分,叫耳廓),它的内部具有精密的结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耳廓像一个小漏斗,具有聚集和反射波的作用。声波聚拢之后进入外耳道,它又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1/3。外耳道皮下组织很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所以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所以同学们们不要随意掏耳朵哦,可能会让耳朵受到大大的伤害!同时,外耳道也有很多的神经和血管,一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前半部,所以有时候牙疼疼着疼着就疼到了耳朵,这可不是幻觉哦;一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所以当来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咳嗽。

声波顺着耳道来到了中耳,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可以振动鼓膜。中耳为一小空腔,横越中耳腔有三块小骨,该三根骨头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他们就像乐器里面的零件相互合作,彼此前后衔接。由外耳传来的声波被鼓膜转化成振动后,便可经由该三块小骨向内耳传递。中耳腔内有空气,其下方有一咽鼓管与咽相通,该管与咽相通处平时关闭,但会在咀嚼或吞咽时打开,容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保护鼓膜不受损伤。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过坐火车飞机时耳朵不舒服的经历,如果张开嘴巴平衡气压,可能会舒服一些。

声波再往里面钻,然后便来到了内耳。内耳与中耳相接处也有薄膜,中耳内的镫骨便与此薄膜相接。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像一个小小的迷宫,所以也称此管道为迷路。迷路分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管内充满淋巴。耳蜗的形状就像蜗牛背上的壳,和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管则与保持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由中耳传来声波的振动,会振动耳蜗内的淋巴,于是刺激听觉感受器而产生冲动,再经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我们所有的感觉,最终都由大脑产生。耳朵只负责接收和传递听觉信息哦。

想不到寻常的声音中也蕴藏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呢!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我们爱发掘、去探索,无尽的知识都会等着我们去了解。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作者:何城棋梁锦华王雨柠刘钰丁嘉欣竹佳昊陆委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