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教师资格考试或者教师招考的网友,不知道你们还记不得这样一个经典的例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答案选B,很简单的一个题目。如果让老师们做这道题,估计没有哪位会答错的。毕竟,“变成了春天”,这是一个多么诗意浪漫的答案,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题目”,老师们真的会答对吗?他们会保护好孩子思维和心灵的“春天”吗?而网上,经常看到家长对老师的作业批改和阅卷,提出质疑。星星像“火花”一位家长在网上嗮图他的质疑:一道小学1年级的语文填空题,孩子的答案填的是“闪闪的星星”像“火花”,老师批阅为错,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正确答案“宝石”。家长认为,这个答案应该也可以算对,这句话要求用的是比喻手法,具有开放性,只要孩子想象合理就可以了,不能以标准答案来评判。而将“星星”比喻为“火花”,应该也可以。“这么批改作业,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家长认为。家长的看法,很多网友表示赞同。有网友说:小学老师,太教条太死板,该卷唯“标准答案”是从!下面这道小学语文填空题,你会填什么呢?同样来自于一位家长在质疑、甚至愤怒:孩子拿回来一张语文试题。( )山( )岭这道词语填空题,孩子填的是“崇山峻岭”,结果老师给打了个叉。我很奇怪,问孩子老师为什么打叉呢?孩子说,老师讲了,我们只学了“翻山越岭”,所以,不能填没学过的!这位家长继续吐槽:下一次,又是相同的问题,心( )如( ),孩子填的是“心静如水”,结果,老师认为应该填“心急如焚”。“这个答案我们还没有学过”就能算错吗?小编在想,老师这个时候如果能正常给分,再表扬一下学生,是不是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更有帮助呢?耳郭?耳廓?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杭州某家长,发现正上4年级的孩子试卷上的一道“科学探究题”,孩子写的是“耳廓”,而老师却判为错误,让孩子修改为“耳郭”。到底是哪个词,对于老师认定的标准答案,家长感觉“心里很不服”,较起真来了。家长翻开孩子的课本,课本上赫然写着“耳郭”,老师好像没错,但家长却仍不放过:查《新华字典》,上面写的是“耳廓”;查百度,百度百科现实“耳郭”即“耳廓”;查《辞海》,辞海中是“耳郭”;查一些医学杂志,有的用“耳廓”,有的却用“耳郭”。经过多方查询和求助,原来这两个词是通用的。家长向老师询问,老师却解释,要以教材为准,所以不能给分。写在最后上面类似的现象,其实已经算是司空见惯了。很多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在批改作业、试卷的时候,力求学生要“以标准答案为准”。这种做法是不是值得商榷呢?作业、试卷必然会给个“参考答案”。但是,不知道老师们注意到没有,“参考答案”,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参考的答案”,但未必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呀。尤其是小学学段的孩子,老师在他们心目中还是有着很高的“权威性”的,他们几乎不会去质疑老师教给他们的“对与错”,如果老师在批改的时候过于死板,等于无形地给他们的思维带上了“枷锁”,甚至扼杀了想象力和童心。您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对此又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谢谢!#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