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好痒,掏,还是不掏?”
关于掏耳朵,我的记忆中有几个场景。最早的是大概五六岁的时候,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靠在妈妈的腿上,让妈妈给我掏耳朵,那时候感觉好幸福。后来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理发手艺很好的老师傅,理发、剃须、采耳,样样精通,很多老爷子喜欢到他那里来个全套的,每次看到他掏出大块大块的“耳屎”的时候,那种酸爽实在让人难忘。最后是在工作以后,经常可以看到大家有事没事就搞根棉签在耳朵里捣一捣,那个感觉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本来我没想过专门科普掏耳朵的问题。可是最近三天内连续看了两个本院同事都是霉菌性外耳道炎,仔细询问发现其都有频繁掏耳或者不洁掏耳的情况。所以,我现在觉得还是有必要和大家好好说一说“掏耳朵”。
从我们的耳朵眼进去到鼓膜之间有一个桶状的结构,这个结构我们称之为外耳道。外耳道靠外侧的1/3是软骨部,其表面覆盖的皮肤中富含耵聍腺,能够分泌出一种淡*色较黏稠的物质——耵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耵聍遇到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我们又叫它“油耳”。
很多人认为“耳屎”是脏东西,老想把耳朵掏的干干净净,其实“耳屎”也是有很多作用的。首先,“耳屎”可以黏附进入外耳道的异物(如灰尘、小虫子等),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坏死细胞,起到清洁外耳道的作用。其次,“耳屎”可以维持外耳道的酸性环境,有轻度的抑菌、杀菌作用。其三,“耳屎”可以黏附异物,阻止异物入侵,防止鼓膜受到外物损伤。最后,“耳屎”可以消弱部分声波,降低鼓膜受到的声波冲击,从而降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其实,大多数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离开外耳道的。在我们说话、咀嚼、打哈欠时,借助下巴的运动,牵动外耳道的皮肤,我们经常能感觉到突然有“耳屎”掉出来。所以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去掏耳朵。频繁掏耳非但不能保证外耳道的清洁,反而会刺激腺体的分泌使“耳屎”产生更多。
还有人因为洗澡时不慎耳朵进水了,会习惯性地拿根棉签把耳朵眼擦一遍。这也是不对的。首先,我们耳朵的正常结构是可以避免掉多数进水的情况的。即使有人外耳道内真的进了一点水,只需要拉着耳廓,耳朵朝下轻轻抖一抖就可以了,残留在皮肤上的少许水渍会自然蒸发掉。
如果确实有耳闷堵感、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可能是因为“耳屎”太多太大堵塞了外耳道,引起“耵聍栓塞”,医院在专业医生的帮助将其清理出来。
频繁掏耳或不洁掏耳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病*、细菌、真菌容易透过受伤的皮肤导致感染,引起耳部疼痛、肿胀狭窄、流水、奇痒难忍,甚至会引起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等。急性外耳道炎、霉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乳头状瘤等很多外耳道疾病,多数都是频繁掏耳或不洁掏耳导致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