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原型——儒艮[rúgèn],在中国消失了!
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由中国科学院和伦敦动物学会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偷猎,被认为是美人鱼原型的儒艮已在中国已经灭绝。而它之所以会被当成美人鱼,还要从《山海经》说起!
《山海经》无疑是一本奇书,里面描绘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其中就包括名为赤鱬的异兽,属人鱼类。最早见之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根据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赤鱬是长着人脸的,同时还拥有着鱼身。而这一描述,恰好就是现在被咱们称为儒艮的海洋生物。因此被认为就是儒艮。而且不仅咱们的先民认为儒艮长着人脸,属人鱼类,其实就连西方的水手们也有着相同的想法。
早在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美人鱼的故事就在水手间广泛流传,漫长无聊的航程中,那些空虚寂寞的水手们,常常在朦胧的大海上,看到一群袒胸露乳但却有着鱼一样下身的美丽“女人”经常在海面游泳、嬉戏,有的还把孩子抱在胸前哺乳。
而在咱们中国的古老传说里,美人鱼则是一位温柔可亲的美女。宋代志怪小说《徂异记》就曾写到:有人在出使高丽的途中,见到海上有一个穿着红色衣裳的“人鱼”,向他拱手下拜。然而比起美好的传说,现实真是令人失望不已。
还记得哥伦布吗?就是环球航行的那个航海家!他曾在年的航海日记中,对“美人鱼”的外貌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日记写道:它有两只深陷的小眼,没有耳轮,偌大的鼻子连着上唇;下唇内敛,嘴边生着稀疏的短髭,前身两侧各有一条前肢。且肥大的身躯向后渐渐收小,末端有以鱼尾鳍的扁平尾巴,外形呈纺锤形。
上图:儒艮
而这,正是咱们现在所熟知的儒艮,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看起来憨憨的丑东西!可这样一个丑萌丑萌的东西,怎么就被当成了美人鱼了?
这主要是因为儒艮是哺乳动物,依靠肺来呼吸,所以需要经常浮出水面换气。并且儒艮又以海草为食,喜欢生活在海草丰茂的地方,因此它在浮出水面时常头顶海草,远远看去就像头披长发的美女,也就有了美人鱼的称呼。
此外,儒艮不爱运动,吃饱后基本上都是慵懒地躺在海底岩礁附近,依靠在礁石上休息晒太阳。因此倚靠在礁石上回眸一笑,也就成了故事里美人鱼的标志性动作。
而且雌儒艮在哺乳期,常用前肢搂抱幼崽喂奶,使头和胸露出水面。因此,在雾气的掩盖下,雌儒艮也就成了船员们眼中给孩子喂奶的母亲。
再加上儒艮的叫声为持续的“轧轧”声或更高的尖锐声,加上海浪的声音,听起来颇有节奏,进而使得人们在航行时会误以为是美人鱼的歌声。所以也就衍生出了美人鱼会用美妙的歌声,去迷惑路过水手的故事。
然而很显然,这些或美妙,或恐怖的神话传说,并未吓退猎人的钢叉!由于儒艮全是宝,其骨可雕物,其皮可制革,其肉可食可榨油,因此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迄今种群数量已极为稀少。甚至在中国灭绝!
上图:标识为儒艮的主要分布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咱们国家四个省份的海洋资源使用者进行了大规模访谈调查,并回顾了涵盖中国水域内,儒艮过去分布的所有可用历史数据。
然而在名受访者中,只有5%的人报告了过去的儒艮目击事件,平均最后一次目击日期为23年前,只有3名受访者报告了过去5年内的目击事件。
此外,根据儒艮分布的历史记录显示,其在年左右达到顶峰,然后从年开始迅速下降,并在年之后不再有记录,年之后再也没有经过验证的实地观察。
好在儒艮虽在中国灭绝,但在世界其他海域却仍有分布,只是数量依旧不多了!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易危物种。
总而言之,儒艮给咱们留下了“美人鱼”这样的美丽传说,让咱们对世界多了一些美好的幻想。而随着人类活动的逐渐加剧,捕鱼活动、船舶撞击和栖息地丧失,使儒艮的生存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希望世界能加大保护儒艮的力度,避免让后世子孙只能从传说中,了解这曾被记录在《山海经》之上的异兽——"美人鱼"儒艮。
#儒艮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