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竞争压力陡增
基金公司拼规模之惑
新发基金拼规模,到了年底,基金公司还要拼总规模。这个一直被市场诟病的畸形竞争方式,其实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同样是道头疼的难题。
在12月2日深圳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海富通基金总经理田仁灿直言,中国基金业的竞争很激烈,股东对资产管理行业了解甚少,还要给出很高的做大做强的压力。“单纯扩大规模,可能就是造成今天基金业尴尬局面的一个原因。”
如今临近年底,基金公司规模比拼大赛已经提前上演,但是,销售渠道的拥挤让这场比赛比往年更加残酷。
渠道竞争压力陡增
长期以来,银行一直牢牢占据着基金销售渠道的头把交椅,在证监会允许开放多个基金产品通道进行审批后,基金获批数量明显增加,也使新基金发行越加受限于银行渠道。这种现象得到了监管层的注意。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就在论坛上表示:“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各基金管理公司对于销售渠道的争夺日趋激烈,产品发行比较困难。”
姚刚指出,基金审批现在基本上放开了,但是却带来了在同一时间发行基金的数量非常集中的问题,对销售渠道的争夺日趋激烈。“在基金行业,这是大家现在诉苦比较多的地方。”
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每月新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大都在15亿元左右浮动,情况最差的6月份,平均发行规模只有不到10亿元;这已经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的状况相若。
基金客户规模依然
销售渠道的拥挤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基金的客户数规模并没有随着基金发行数量的增加而扩大,换句话说,新基金募集的规模大多来自老基金的赎回资金。
工商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李卫平坦言,在工商银行2亿多客户中,只有1400万人在买基金,而且新基金发行越来越多,却总是在这1400万客户里申购赎回。
上海某银行系基金公司市场人士也对表示:“客户总共就是这么多,你让他买新基金,他就一定要赎回老基金。但银行有这个冲动去鼓励客户这么做,因为银行可以赚取申购赎回费。”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经理还表示,为了拿到高额的赎回费,有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甚至还会有意引导客户提前赎回保本基金。
这也许能回答为什么新基金发行不断而基金行业总资产规模却未见增加的疑问。
数据显示,2007年年底,国内基金数量为346只,总资产净值为3.28万亿元;而到2009年年底,基金数量增至557只,总资产净值却降至2.65万亿元;而最新数据,截至上周末,基金数量已达681只,但总资产净值却只有2.48万亿元。也就是说,过去三年里,基金公司不断地推出新基金,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举办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到头来却未能有效促进规模增长。
股东短视?
基金公司比拼规模的压力,被认为主要来自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年底规模是董事会考核管理层一年工作的重要标准。
姚刚也在讲话时指出,当前,基金行业内部在公司治理方面仍然存在持有人利益保护机制不完善、股东和高管人员行为短期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等问题。
尽管监管层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现实却是,股东的意志很难改变。易方达基金公司总经理叶俊英表示:“股东应该由什么人担任,由不得我们去想;股东能够做多长时间,也由不得我们去想。所以基金公司考虑战略的时候,可能是今天想着明天的事,而不会是今年想着明年的事,很多短期行为也就出来了。”
田仁灿认为,基金公司应该努力寻找一些新的、能够和客户直接交流的渠道。“中国必须发展比较庞大的中介销售渠道。我们应该专注做好投资业务,然后由那些中介销售渠道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服务,这样我们可以逆转首发基金是扩大总资产规模唯一渠道的现状。”